南亚夏季风相关论文
本文利用多源资料、多种方法计算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并选用ERA5资料分析青藏高原—热带印度洋大气热源(Q1)和水汽汇(Q2)的特征及其差异,......
El Niño(厄尔尼诺)事件对东亚和南亚次年夏季降水影响及其机理已经得到充分研究,但其对夏季青藏高原降水是否有显著影响还不清楚......
本文利用2007-2016年CALIPSO卫星最新版(V4.10)Level 2气溶胶廓线资料对云南地区上空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60年来南亚地区出现显著变干的趋势,南亚地区的干旱是季风气候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多是基于季风区域......
南亚夏季风的爆发预示着南亚地区雨季的到来。其不仅对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关乎生命和水资源安全。在雨季开始的时......
基于月平均NCEP/NAC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1958~1997年), 通过合成、相关以及统计显著性检验方法,......
本文基于1979-2017年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分析对流层中上层青藏高原和印度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提出了一个热力对比指数(TCI),并分析......
利用2007年6月强化观测实验期间获得的大气观测资料和同时期的NCEP/NCAR大尺度再分析资料,结合2006年同期的分析结果,进一步研究了珠......
利用多年南亚夏季风建立前后的降水量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全球和印度次大陆的气候降水变差度.在4~6月份全球该变差度先增加再减少,5月......
利用1979-2002年的ERA-40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CMAP降水资料探讨了亚澳季风各夏季风子系统(南亚夏季风、东亚夏季风、北澳......
作者对南亚(印度)夏季风爆发作了统计动力分析,即将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的高低层风场看作一个整体,并以南亚夏季风爆发日为基准,作......
基于1968—1997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ational Centers for E......
Interdecadal change in th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in 2000 and contributions from region
本研究揭示,南亚夏季风降水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印巴边境南部至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西部降水增加,而南......
利用1979-200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亚澳季风各夏季风子系统(南亚夏季风、东业复季风、北澳夏季风)流场结构及其季节演变的......
通过球坐标正压原始方程谱点的计算,发现南亚夏季风爆发前有正压不稳定发生,不稳定罗斯贝波其最大增幅位于南半球的西风急流处,可向低......
为揭示中国东部季风区径流深对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变化的响应规律,建立了八大流域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水文模型以及应......
为研究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流场的演变特征,利用诊断分析方法,对影响季风爆发的因子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亚季风的爆发与高层青藏高......
用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的降水量资料作了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分析表明,南亚夏季风的爆发主要体现在降水的突然增加和季风雨带的快速......
利用诊断分析方法,研究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高度场、温湿场的演变特征.结果发现夏季风的爆发与南亚高压、马斯克林高压、南美洲大陆......
利用NCEP/NCAR1958~1997年全球SST、850hPa与200hPa风场再分析资料,以及1958~1997年全印度降水指数资料,从环流与降水两方面定义出......
喜马拉雅山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型山地的代表。该地区陡峭的地形和复杂的地表状态在强烈太阳辐射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的局地......
利用1954-1998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同期我国160个测站月降水资料, 分析了热带地区100 hPa东风与华北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根据NCEP/NCAR、NCEP/DOE和ERA40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596个台站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和交叉谱分析等统计方法,......
基于1979-2014年中国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差值分析等方......
本文通过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的对比,评估了LASG/IAP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的两个版本FGOALS-g2和FGOALS-s2对南亚夏季风的气候......
本文利用IBTrACS(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for Climate Stewardship)热带气旋资料、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
采用热带印度洋上层洋流的复EOF分解,对春季Wyrtki急流异常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做了研究,并探讨了其与南海、南亚夏季风的关系。......
基于小波包分解重构方法,利用NCEP/NCAR逐丑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南亚夏季风与季内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的关系,提出和定义了用以诊断副高活动......
喜马拉雅山区毗邻南亚季风区,其陡峭的地形和复杂的地表状态在强烈太阳辐射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的局地环流系统。为了正确理解该环流......
采用1950—2009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风场资料,对夏季低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垂直结构及其与南亚夏季风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
腾冲位于滇西高黎贡山西侧,其气候变化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是我们研究西南季风的理想区域。腾冲北海约32.53m长的岩芯提供了该区15......
利用相关分析和经验正交分解方法对过去57aNCEP-NCAR夏季亚洲-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一种新的遥相关模态,即......
MONEX资料的分析表明,南亚夏季的季风槽脊有30—50天的周期振荡现象和缓慢的向北移动;季风槽中的热带气旋又有向东频散能量的现象......
利用NCAR/NCEP提供的1948—2003年5月标准等压面的月平均风场资料,对亚洲夏季风建立期间全球热带风场进行复EOF分析,揭示各模态的......
本文利用NCEP/NCAR65年多层逐日再分析风场、高度场、海温场资料以及53年全国753站逐日站点降水资料,首先确定出亚洲两个热带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