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冬季风相关论文
湖光岩玛珥湖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同时,作为标准的玛珥湖,其保存了大量连续的古气候及古环境演化信息,受到科......
本文利用1948年1月到2011年1月的Reynolds&Smith重构月平均海温资料和NCEP/NCAR全球大气月平均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修订并计算了东......
依据资料分析定义了一个新的东亚冬季西风急流指数,该指数很好地反映了东亚冬季西风急流的年际变化,指数数值大(小)时,表示弱(强)东亚冬季......
本文利用最新的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重点讨论了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主......
2020/2021年冬季,我国气候“前冬冷干、后冬暖湿”特征明显,冷、暖两个阶段气温振幅极大,多地观测气温分别打破了建站以来的最低、......
利用逐日的ECMWF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1957-2002年期间的20次极涡转移型、11次极涡分裂型强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过程以及21次弱......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增加,两者影响大气的辐射平衡、云和降水,从而对热源的变化造成......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气象资料、哈德莱全球海温月平均资料和NEC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ECHAM5气候模式、SVD分析和合成分析......
大气扩散条件在未来全球增暖场景下的变化对政府制定污染减排政策和公共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RCP8.5排放情景下,温室气体增......
马里亚纳海沟向东弧形凸出,不对称“V”字地形使物质汇聚于此,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沉积物和污染物输运等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由于......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物沉积速率非常高,沉积记录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是研究全球气候演化区域性响应的重要载体。本文以AMS14C高精......
利用1961~2012年全国553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低温阈值,并统计分析了逐年逐站发生极端低温事件......
有利于强霾污染形成的大气扩散条件的未来预估对政府制定污染减排政策和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气候模式集合试验研究了有......
很多研究曾指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与东亚冬季风存在显著的统计关系;且当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处于正位相时,ENSO与东亚......
利用1979-2016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大气再分析资料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ERSSTv4海表面温度资料驱动区域......
东亚冬季风系统是北半球冬季控制东亚气候最重要的系统,其子成员在经向上涵盖从热带到中高纬,贯穿整个对流层。本文利用NCEP-NCAR再......
本文利用1952年至2003年澳门气温及降水资料,以及美国国家气候和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和探讨了东亚冬......
利用1950-2005年共5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全球逐月的大气热源汇,分析了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汇的基本气候特征,研究大气热源汇......
本论文利用观测资料研究了前期秋季不同海域海温信号与东亚冬季风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并探讨了年代际变化的可能原因;同时利用CMIP5大......
依据资料分析定义了一个新的东亚冬季西风急流指数,该指数很好地反映了东亚冬季西风急流的年际变化,指数数值大(小)时,表示弱(强)东亚......
使用EOF和REOF方法分解出浙江梅汛期降水的4种主要分布型,其空间分布年代际差异显著,80年代以后浙江梅汛期降水分布同相变化增多,......
本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选取海平面气压(SLP)、地表温度(SAT)、850hPa风场(850U、850V)、500hPa位势高度(Z500)以及200hPa纬向风(U2......
学位
对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和西峰黄土堆积的“上、下粉砂层”进行了间隔 5~ 6 cm的详细采样 ,测量了 80 0多个样品的粒度分布和磁化率值 ,......
通过海洋沉积物有机温标UK37反演了北部湾地区一万年以来的海水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变化.结果表明,北部湾一万......
尝试从陆架上寻找全新世高分辨率的东亚季风替代性指标和记录.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中部的PC-6孔进行AMS14C年龄测试和......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海-气耦合(IAP CGCM1)模式40a的积分结果以及10a的观测结果,探讨了东亚冬季风活动异常与热带太......
通过合成的El NiNo和La NiNa的分析发现,一般一个El Nino或La Nina事件大致可以分成爆发前的冬季、发展期的夏季、盛期时的冬季和......
利用500 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
Low- and Mid-High Latitude Components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Their Reflecting Variatio
The present study defines a low-latitude component (regionally averaged winter 1000-hPa V-winds over 10 25°N, 105 135°E......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simulate the East Asian climate changes in the mid-Pliocene (~3.3 to 3.0 Ma BP) with the Comm......
利用1961~2012年全国553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低温阈值,并统计分析了逐年逐站发生极端低温事......
利用1970--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我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平流层极涡向欧亚大陆偏移与我国冬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
[本刊讯]为了揭示蒙古高原地形对亚洲气候的影响及其同高原主体的相对贡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石正国及其合作者应用数值模式......
夏季气候异常的前期信号特征分析一直是短期气候预测工作的重点。利用1948--2004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61-2004年云南12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定义了一个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WI),并发现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东亚冬季风强度减弱,其......
通过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资料,进一步分析了东亚冬季风变化与El Nino(La Nina)之间的密切关系,1910 ̄1990年20次El Nino事件,有14次对应前期强的东亚冬季风,15次La Nina事件,有9次......
利用NCEP/NCARR2逐日再分析资料和西南地区气象台站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带通滤波、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201......
基于加速器质谱仪AMS14C高精度定年,以及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S10孔岩芯沉积物进行微量元素测试,对冲绳海槽中部沉......
利用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数据库1958-1994年中国160个测站的月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中国37年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北冰洋涛......
根据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的定义,确定1964、1969、1977、1984、2008年的强降水、降温过程为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对发生在EINin......
利用1957-2002年ERA-40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一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等)1950--2......
基于1951/1952—2012/2013年冬季Hadley气候中心的月平均海表层温度(SST)和中国160个台站冬季逐月平均气温等资料,利用最新发展的......
利用1955-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环境数据分析中心(JEDAC)提供的冬季热含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及合......
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并以此为依据从1948~1999年中挑选出两组强弱冬季风年份,通过合成分析对大气环流场和海表温度......
亚洲冬季季风(EAWM ) 索引的各种各样的东方的季节的可预测性为 19612006 的一个 46 年的时期从整体基于五个最先进的联合模型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