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抑郁障碍相关论文
背景:双相障碍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以情绪高涨和抑郁交替出现为主要特征,其中抑郁发作较躁狂发作及轻躁狂更为常见。......
目的:研究双相抑郁障碍和单相抑郁障碍临床及生物学鉴别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筛选......
目的 探讨急性期老年双相抑郁障碍与单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神经内分泌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9月30......
目的: 通过成套神经心理学认知功能测试(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评估双相抑郁障碍(Bipolar depressive disorder......
目的:分析对比双相抑郁障碍经帕利哌酮与喹硫平治疗的疗效.方法:主要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6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
目的? 研究喹硫平对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PDLIM5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1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患者组)及23名患者的健康一级......
目的:探讨男性中青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区活动的低频振幅(ALFF)特征. 方法:对12例男性单相抑郁患者(单相抑郁组)......
目的:比较双相抑郁与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ERN)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2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双相组)、41例首发抑郁......
目的 探讨双相抑郁障碍发病期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观察与分析单相抑郁障碍与双相抑郁障碍的病程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抑郁障碍患者263例,其中双相抑郁障碍患者100例,单相抑郁......
【目的】通过对不同亚型抑郁障碍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检测,探讨单、双抑郁障碍患者的脑局部代谢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符合D......
目的探讨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脑神经递质功能变化。方法纳入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障碍(简称单相抑郁)患者39例、双相抑郁......
目的:抑郁症(单相抑郁,Unipolar Depressive,UD)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ve,BD)均为心境障碍疾病,两者患病......
单相抑郁障碍(UD)和双相抑郁障碍(BDD)是两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特点为在情感、认知、行为以及精神运动等方面存在缺陷。具体的临床......
双相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且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导致不正确、不合理的药物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要。本文对双相抑......
目的单相抑郁障碍和双相抑郁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也就是说它的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的,如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等等。......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测定32例正常对照组、56例精神抑郁症患者(其中单相抑郁症2......
目的比较喹硫平、阿立哌唑对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110......
[摘要] 目的 探讨双相抑郁障碍与单相抑郁症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37例,......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目的探讨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亚细胞的分布的......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对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各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双相抑郁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立哌唑......
<正>甲状腺激素和抑郁症的关系正日益受到关注。据统计,8%-25%的抑郁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隐性甲状腺机能减退,9%-20%的抑郁症患者抗......
目的:尝试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双相抑郁障碍预测模型,探讨和评价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双相抑郁障碍预测的效果,为今后临床工作中将......
目的了解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对64例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中双相抑郁障碍34例、单相抑郁障碍30例治疗前后血清......
目的观察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特征以及其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 02—2016 10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就......
目的:探讨Glu/GABA—Gln代谢环路异常是否与MDD、BDD与失眠障碍的病理机制有关,是否是三者的共同病理机制。方法:共有符合DSM-5之......
目的本研究利用多导睡眠监测对青少年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进行评估,并通过一系列量表评估临床症状,探讨其与正常青少年的睡眠特......
目的:1、寻找双相抑郁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的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2、探讨双相抑郁疗效相关标志物;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双......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
第一部分基于体素形态学(VBM)的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结构磁共振研究目的: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oxel-based morphpmetry......
目的:研究双相抑郁障碍(BDD)患者的磁共振波谱(MRS)特征及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Cr......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肽Y(NPY)及P物质(SP)水平在单、双相抑郁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血浆NPY及SPP水平差异。方......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结构磁共振数据的研究,得出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和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之间大脑灰质方面的差别,探讨......
目的:通过静息态下功能磁共振研究,探索双相抑郁患者岛叶功能连接异常的机制。将结果与同类研究进行对比,寻找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全脑结构MRI特征,探索双相抑郁障碍的大脑灰质结构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组双相抑郁......
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均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等症状为特征,常常难以准确区分。本文综述了单、双相抑郁障碍功能磁......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障碍(UDD)与双相抑郁障碍(BDD)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及P物质(SP)水平差异及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