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体戏剧相关论文
长期以来,老舍作品的舞台面貌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造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所垂范。然而,老舍先生的创作是具有双重性的,写实主义的......
布莱希特的"叙述派"戏剧理论,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精髓,深入发展了他的戏剧理论,反过来布莱希特的叙述体戏剧理论对中国戏剧美......
近看福建人艺实验版《雷雨》的演出。演出真对得起“实验”二字,不仅形式幡然出新,对原著的分析与解读也独出心裁,而且颇具说服力......
摘要:《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导演的经典话剧,是台湾小剧场运动中涌现出的具有反思性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表现拥有叙述体戏剧的诸多......
北京鼓楼西剧场对马丁·麦克唐纳剧作《枕头人》的搬演,把英国第三次戏剧革命及其后的发展流派带到了中国观众的眼前.近几年,作为......
布莱希特并不是先提出"陌生化"理论,然后再根据自己所提出的理论进行戏剧创作,而是相反——在创作实践中生发并逐步形成、完善他的......
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叙述体戏剧”,《三毛钱歌剧》《大胆妈妈和她孩子们》和《四川好人》......
歌剧《马哈哥尼城的兴衰》(以下简称《马哈哥尼》)是20世纪上半叶德—美杰出的作曲家库特·魏尔(KurtWeill,1900-1950)与戏剧哲学家......
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的提出,在戏剧界引起广泛的讨论,而这种新的美学概念与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非常契合。在其理论思维下看上昆版......
<茶馆>是在产生颂歌的年代创作的,由于它在革命化叙事的同时,借鉴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理论,采用"串珠式"结构,利用以幽默为标志的富......
'叙述体戏剧'是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戏剧理论及创作概念,其美学原则主要有:鲜明的戏剧......
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开创了一种新的戏剧类型——叙述体戏剧。它是基于传统戏剧体戏剧的一次革命和创造。叙述体戏剧以陌生化为核......
一九五六年柏林剧团访问伦敦并将布莱希特的戏剧传播到了英国,布氏戏剧独特的戏剧结构和舞台呈现手法极大地启发了英国戏剧界,英国当......
<正> 1998年是德国著名戏剧家托尔特·布莱希特诞辰100周年。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回顾和总结这位伟大的戏剧革新者与中国戏剧......
这篇论文分析了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戏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中开放式结局的运用,揭示了开放式结局与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之间......
从叙事学角度研究中国当代话剧舞台演出形式的变革,不仅是一种理论视角的转变。由于话剧叙事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美学观念,并且对......
<正> 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布莱希特美学思想的核心和戏剧理论的精华。间离效果作为一种创作原则......
布莱希特的“叙述体戏剧”里充满了滑稽的“喜剧性”元素。他善于运用喜剧性方式来表现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和处于资产阶级压迫下的......
布莱希特以艺术大师的敏锐洞察出了中国戏曲的一些重要美学原则和艺术特征,发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一些东西,认为中国戏曲象征性的、......
"叙述体戏剧"是布莱希特提出并实践倡导的一种现代戏剧创作观念及戏剧形态。要认识把握这种观念与形态,如同认识人物及其行动需先......
布莱希特是20世纪西方戏剧史上具有独创性与颠覆性的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之一。其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叙述体戏剧"理论构想和创作......
<正> 布莱希特的《伽利略传》很有戏剧性。整个剧本虽有些枝节,但基本上围绕一个中心戏剧事件展开,即:伽利略如何为了他的科学(日......
歌剧《马哈哥尼城的兴哀》(以下简称《马哈哥尼》)是20世纪上半叶德—美杰出的作曲家库特·魏尔(Kurt Weill,1900-1950)与戏剧哲学......
《四川好人》作为布莱希特的代表作品,使用多种离间计来实现其陌生化戏剧的要求。最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使用寓意剧的题材;设置矛盾......
中西戏剧交流史上,在众多西方剧作家中最值得回味和思考的应当是布莱希特。易卜生对中国话剧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促进了中国话剧......
<正> 演剧体系,是对某种演剧方法的理论概括。它一方面表现为具体的演剧实践,另一方面又受制于一定的戏剧观。布莱希特先生实践的......
本文从戏剧"叙事性"元素的分析比较、"陌生化效果"的辨析等方面,论述了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的旨向;认为"叙述体戏剧"的主要戏剧审......
<正> 一1984年我去法国参加国际戏剧节,看了21个东西方国家的近30台戏,这是在经过文革禁锢十年,一些西方的戏剧流派开始被介绍到中......
<茶馆>是老舍在产生颂歌的年代创作的独特剧作,它不仅在对三个旧时代的否定中表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重大主题,而且以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