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经异译相关论文
梵汉对勘与同经异译两类资料有益于汉译佛经的解读。虽然前者不能直接用于佛经词语意义演变研究,但后者可为其提供良好的语料基础......
梵汉对勘与同经异译两类资料有益于汉译佛经的解读.虽然前者不能直接用于佛经词语意义演变研究,但后者可为其提供良好的语料基础.......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金刚经》的同经异译和梵汉对勘,认为经文中“思量”的实际含义并非“考虑;思考”,应将其看做一个述宾短语,理解为......
本文以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十卷本)、刘宋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经》(九卷本与一卷本)、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至卷五......
本文以汉译佛经副词研究为选题,以《道行般若经》和《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两大副词系统为研究对象。东汉时期的《道行般若经》和东晋......
本文以西晋竺法护《持心梵天所问经》、后秦鸠摩罗什《思益梵天所问经》、元魏菩提流支《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这三部同经异译佛典为......
在中国,佛教的传播是与佛经的翻译同步的。佛典汉译自东汉安世高始,至唐贞元后式微,中国共翻译佛教经典5700余卷,其中有不少属於同经异......
东汉译经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材料,其中安玄、严佛调译的《法镜经》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他们的译作在现存可靠的译经中仅有这一......
《道行般若经》,又称《般若道行经》,《摩诃般若罗蜜道行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于东汉末年(西元197年)译出。译者支娄迦谶,简称支谶......
《道行般若经》及其异译本的著作时间跨越整个中古,对它们的词汇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窥探中古词汇的发展情况,如佛教外来词的汉化、词汇......
对西晋竺法护《持心梵天所问经》、前秦鸠摩罗什《思益梵天所问经》和北魏菩提流支《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这三部同经异译佛典中使用......
本文对胡敕瑞关于'叉手'一词的释义提出置疑,通过同经异译词语比较中'叉手'与'合掌'对应现象的分析,考察......
本文从同经异译的比较入手,考察了佛经中几个词语的含义。...
文章以西晋竺法护《普曜经》和唐代地婆诃罗《方广大庄严经》这两部同经异译佛典为研究对象,根据异译比较了"寐"、"捐"、"立"等三组词语......
《四篇要道》和《车哈雷凡速》都译自波斯语著作《率苏理》( Fals)。由于译作年代、翻译者汉语水平及翻译风格等不同,两部异译经在翻......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是研究汉语变迁的宝贵的材料。本文根据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对《佛说遗日摩尼宝经》的异译本进行了分析。......
《道行般若经》在汉语史上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根据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对《道行般若经》的异译本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视域融合之......
根据梵、汉不同版本佛典的对勘研究可知,"叉手"在佛典中的意义为"两掌对合于胸前或额前,掌心微虚或紧贴",并无前辈学者所言的"手指交叉"......
佛典同经异译不只体现了各个时期的语言演变,同时也体现了不同译者的语言特色。本文以对比方法考察《维摩诘经》三种译本中"所"字的......
利用同经异译相互参校,是六朝就已开始运用的佛经研究方法。在今天的语言研究中,它对于考释词语、识别新的语法成分、管窥语言的发......
本文在前贤时彦汉语语法史研究,尤其是汉语被动式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和构式语法理论,结合汉译佛经语体特点,运用同经异译......
汉译佛经中存在不少的"同经异译",由于产生于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的不同译者,颇可凸显佛经语言的若干特点。本文撷取东汉、西晋的两......
所谓同经异译,就是佛教史上对于同一部经典,不同译者所译出的不同汉语译本。关于同经异译的比较研究由来已久,但一般都限于佛学研究的......
以吴支谦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西晋竺法护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及刘宋宝云译《无量寿经》这三部异译经为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法东渐,佛经翻译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大量的汉译佛典。这些汉译佛典数量巨大,内容丰富,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
文章报道了汉译佛典中出现的一类特殊句式。在这一句式中有一个与连词组合的名词性成分置于全句末尾,这个后置的名词性成分和其前......
本文以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元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朝陈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朝笈多......
"所有"的全称量化用法在东汉已经出现。从梵汉对勘可知,全称统指用法"所有"来源于可以提取宾语的关系从句标记"所"与动词"有",与梵......
本文以两种同经异译为例,讨论汉语历史句法中的缩约方式。缩约作为一种经济的句法手段,主要采用“代用和“省略”两种方式,代用有......
本文以西晋竺法护《持心梵天所问经》、后秦鸠摩罗什《思益梵天所问经》、元魏菩提流支《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这三部同经异译佛典为......
从训诂、语法、词汇等方面,对东汉译经的"同经异译"在语言历时研究中的价值,以及东汉译经与同期中土文献共时比较研究情况进行了介......
<正>《法华经》是初期大乘佛典之一,在佛教典籍中影响巨大、传播很广,是各个领域研究者最为关注的一部经典。姜南指出,《法华经》......
《放光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作,系统地阐释了般若学的基本思想,对当时人们修习般若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是以术语学、词汇......
本文以鸠摩罗什的《维摩诘所说经》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描写分析和历时探源溯流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此译经的双音词作了系统研究,旨......
《普曜经》翻译于西晋时期,保留了魏晋时期汉语复音化的痕迹。它的词汇系统继承先秦两汉而来,又涌现出一大批新词新义。我们对《普......
所谓同经异译,就是佛教史上对于同一部经典,不同译者所译出的不同汉语译本。关于同经异译的比较研究由来已久,但一般都限于佛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