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时务学堂相关论文
摘要:民国初年,政党林立,政见纷争,各地方军人干政十分严重,导致中国近代多年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留日归来的蔡锷早已认识到政党对于近......
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可追溯至强学会和官书局,康有为、梁启超与孙家鼐皆有表现。至戊戌变法期间,由于翁同龢被罢免,《大学堂章程》起......
国学大师王国维是“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梁启超语),其在近现代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诸多......
湖南时务学堂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培养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人,为稍后开展的维新运动以及后来的一系列政治运动输送了人才。首批40......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秦力山是湖南时务学堂学生。但此观点不无问题。文章根据有关史料考证,认为秦力山不是时务学堂的学生,这对......
梁启超与今文经学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众所周知,康有为是清代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他正是在公羊“三世说”的名义下,发动了戊戌维......
湖南时务学堂既是湖南近代化教育的开端和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开端之一,也是湖南大学重要的近代起源。......
【正】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他不仅是我国近代一位“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的杰出外交家和爱国......
梁启超自从投身政治活动伊始,就高度重视办报办学,以启民智、育人才作为推动维新变法的基础。从湖南时务学堂到东京大同高等学校,上述......
湖南时务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学堂,也是湖南第一家新式学堂。在教育宗旨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的人格教育与近代西方......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提出了看起来相当“西方化”的改革建策;梁启超在《时务报》《知新报》上发表大量政论文章,宣......
近代中国历史是发展迅速的,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维”资本主义之“新”,“变”封建主义之“旧”的维新运动,引发了社会的变动、思想......
本文通过时务学堂创办过程陈宝箴对湖南新旧势力的态度、陈宝箴与梁启超在目标与做法上的差异,去探讨陈宝箴在这一时期的思想,认为:陈......
<正> 湖南时务学堂创办于1897年,是湖南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略志》载:“湖南之有学堂,以此为最早,丁酉、戊戍(897~1......
文章根据康有为弟子在《知新报》《时务报》上的言说,查证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政治思想与学术思想,再次确认了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
湖南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起于甲午战争之后,以1897年时务学堂的建立和1903年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为标志。湖湘文化和传统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