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生态效应相关论文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亚洲东部特有的小型林栖反刍哺乳动物,因其雄性可分泌麝香而成为珍贵的药用动物。林麝饲养繁育旨在提供......
铜在开阔大洋表层水中含量极低,以多种形态存在,具有生物可用性和毒性双重功能.海水中的铜能调节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影响初级生......
为了改善南方稻区早稻积压和玉米紧缺的现状,适应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计划地适当发展稻田玉米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试验......
【目的】研究晚播及秸秆覆盖对加工番茄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晚播及晚播秸秆覆盖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植株形态、物质积累、产......
作物秸秆是一种数量多、来源广、可就地利用的优质有机肥源。秸秆还田是当前缓解有机肥源不足的一项有效措施。秸秆直接还田有助于......
罗汉果产业是广西桂林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传统的罗汉果栽培模式严重浪费土地资源,考虑通过间作、套种等栽培模式来提高土地使用率,......
试验于2008-2009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全自动防雨棚下测坑试验区进行,通过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冬小麦生长发育调查、生理生态......
本试验于2008-2009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测坑试验区进行,试验利用作物自身遗传和生态生理特性,将时间(不同生育时期)交替和空......
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酸化、UV辐射增强、上层海洋升温、上部混合层变浅等一系列海洋环境变化,会对海洋初级及次级生产过程产生深远影......
采用砂基栽培,研究重金属Cr(Ⅵ)在不同浓度梯度和不同胁迫处理阶段(种苗期和幼苗期)及胁迫处理时间条件下对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
采用砂基栽培,研究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Forsk)vierh.)在不同Cd、Nap和Cd-Nap复合浓度和不同胁迫时间条件对幼苗的萌......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以镉、铅作为胁迫因子,研究了不同镉、铅浓度对小白菜根系生理生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液中镉超过0.1mg/L以后,侧根数......
名贵中药番红花球茎的大小是决定其入药器官-柱头多少的关键.用4个不同K水平的营养液培养番红花,结果表明,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叶......
对山地苹果园进行地面覆盖处理的结果表明,5月份,地面覆盖地膜和种植三叶草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40 cm土层中,两种覆盖的土壤含水量......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个水平硫元素(0.30,60mg·kg^-1)对大豆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施硫处理侧根数和根系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6......
设置4种施药频度(3、7、14和28d)和马拉硫磷4种浓度(分别为原农药浓度45%的1/200、1/400、1/600和1/800)处理,在初植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
将地膜覆盖与保水剂两种集水保水技术集成应用,观测了抽穗期不同处理谷子光合作用日变化,分析了不同集水保水技术对产量和水分状况的......
本文主要论述兰科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入侵生理生态效应,包括促进宿主植物生长,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以及诱导子......
田间条件下观察了中国菟丝子危害14个大豆品种的差异,随后选择受中国菟丝子危害差异显著的3个品种与中国菟丝子混种,探讨田间条件......
通过对麦棉套作不同模式的小麦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发现小麦株高,根系数量,干物质积累,小麦根系活力等指标前期单作强于套作,后期套作优......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垄作覆盖栽培对玉米的作用,综述了垄作覆盖栽培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温度、水分、田间小气候的影响,以及对玉米生......
桐麦间作是一项调控环境、农业节水以及缓解农林争地矛盾的有效措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作者分析了桐麦间作对小麦生长、生理、......
本文通过分析覆膜与不覆膜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指标,总结了覆膜冬小麦的叶水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覆膜冬小麦节......
早春果树覆盖有色地膜具有增温、保墒、免耕、增肥、防止和减少病虫危害等多种生理生态效应,可提高幼龄果树成活率,加速生长、有利于......
采用温室砂培盆栽试验,对小麦、玉米、水稻、油菜4种作物体内的含Pb浓度、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叶绿素的含量作了研......
水资源匮乏是阻碍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种植水稻的重要因素。为给该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笔者综述了水稻旱作的生理生态效应。......
为使人们较系统、深入的认识焚烧秸秆对玉米及其田内土壤系统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焚烧秸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光合作用、产......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外来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由于具有适应性......
早春柿树覆盖有色地膜具有增温、保墒、免耕、增肥、防止和减少病虫危害等多种生理生态效应.从而可提高幼龄柿树成活率、加速生长、......
阐述了国内外马铃薯蚕豆间套作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了薯豆间作在光合效应、土壤结构及肥力的改善与恢复等方面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
光质是影响果树形态建成和品质形成的主导生态因子。形态建成是果实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概述了光质对植物的叶、茎、根和花芽分化等......
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0、100、200、300和400mmol·L-1)对红树植物桐花树幼苗生物量、离子吸收、碳氮代谢、叶片光......
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100、200、300和400mmol·L-1)处理对高纬度移植桐花树幼苗生物量、离子吸收、碳氮代谢、叶......
主要研究了在地膜覆盖的情况下各种水分生理生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增加土壤贮水量30%,降低蒸散量50%,......
《自然》在线发表了深圳大学教授胡章立、杜克大学裴真明课题组的合作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了植物盐受体糖基肌醇磷酸神经酰胺(GIP......
简要概述了玉米间作系统在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抗逆减灾、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的生理生态效应,并对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初......
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农田地表微地形,达到雨水就地富集、利用及储存的田间集水农业技术,它适用于缺乏径流源或远离产......
第一部分 卷叶性状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 试验所用材料为3组:(1)一组回交10代的遗传背景为珍汕97B的卷叶近等基因系,该卷叶特性以单基......
近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不断进入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最普遍的一大类污染物。红树林生长在热带......
水分限制环境下,植物对生境的适应直接或间接地与植物对水分资源的利用有关。目前已知,根系一土壤系统(又称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是陆地......
为了给重金属复合污染植物的恢复利用提供参考,从植物的光合生理、抗逆生理及其植物的生长和富集作用等方面综述了土壤重金属复合......
光呼吸是C3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本文阐述了人类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种种影响后果,包括CO2浓度升高、紫外辐射增......
综述了国内外旱地小麦覆膜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以期阐明覆膜促进小麦增产的生理机制,为西北旱地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提供依......
采用砂基栽培,研究不同浓度(0,0.1,1,10rag/L)多环芳烃芘(Pyr),对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candel)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0.1、1和10mg/L的萘(Nap)和芘(Pyr)3个梯度浓度组级砂基培养秋茄(Kandelia candel (L.) Druce)幼苗,培养基盐度......
介绍了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应用及发展提出几点建议.随着我国绿色农业的蓬勃发展,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