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象相关论文
《易传》中的“象”字具有两层意涵:一指内在于《周易》古经文本的卦爻之象,二指外在于古经文本的自然、人事之象。在《易传》论“......
本文分别从“天人合一”“气盛化神”“立象尽意”三个视阈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哲学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及其美学境界,进而分析了......
摘 要:“立象以尽意”是《周易》独特的思维表达,立象旨在以实寓虚,虚实相生,《周易》英译本对意象的翻译也存在重实和重虚两个方面。......
一、关于“意境”的形成与内涵 我国的传统艺术和美学中的意境观念萌芽很早,先秦两汉的“立象尽意”说、宗炳的“畅神”说、谢赫......
《周易·系辞上》有言:“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回归到人物画里,“象”是具体......
“画什么”与“怎么画”是艺术界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美术界经历过只看作品政治思想的年代,那时候题材决定一切,“怎么画”不重要,......
将写作视野投向词语背后的意识暗区,展示生活中存在于言说之外的隐秘信息和符号系统,是对中国古代语言中“得意忘言”、“言不尽意......
[摘要]唐宋时期画家是以工笔写实的风格对花鸟画完成了“立象以尽意”的使命,而元代画家则是以重意轻形的毕生追求完成了对花乌画“......
该文论述了诗歌视觉化的必要性及其途径,并批评了在创造意象方面所存在的一些谬误。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
"意"和"象"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范畴,"立象以尽意"从汉代开始成为一切艺术创作的通则。人们通过"象"去把握完整的、无序化的、零碎的世......
以实践本体论为理论基础 ,可以把中国古代艺术散文与诗歌在审美形式上的区别归纳为三点 :在思维和创作方法上 ,艺术散文重在体物而......
王新伦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同年分配在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1996年2月调入福建厦门集美大学......
[摘要]在这个全球资源共享、艺术形式纷繁复杂的时代,如何改革高校基础素描教学,使之能够符合中华民族审美心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
高职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在浙江省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各科分数历经几次变化,但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被放在重要地位。到......
传统的语文教学被动而单一,教育新形势下我们教育观念、方式转变的同时不少语文课堂教学成效仍不甚佳,当然,这并非单方面因素所致。一......
柏拉图的《理想国》被称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名著之一。让我们通过“理想国”暂且回到那文明的古希腊时代,然后再回到当今的时......
古人云:“赋诗言志。”孔子曰:“立象以尽意。”都是说诗人创作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表达感情,而表达感情又要借助于刻画形象来实现。因此......
摘 要:《黄帝内经》虽是一部医学典籍,但因产生于中华民族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其语言表述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审美的语言活动,它是以一种变异的超越普通语言的手段来创造出生动可感的意象而实现其审美功能、完成其......
古代诗词中的物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望明月寄相思,执灞柳伤离别,登高楼而感怀,观沧海以叹人生.文章根据传统意象与意境的对应取例......
中国书法充分体现了民族的审美思维及其文化特征,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讲究笔法,其最终追求的是"技进乎道",这既是技法跃迁之......
“言不尽意”属于中国古代形而上学的概念,主要强调的是语言表意的局限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语言与意义的差异,即,言词的普遍性和......
中国传统绘画讲求传神,讲求“画外意”。所谓“画外意”,即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的“象外之意”、“象外之象”。谢赫在品评张墨、荀勖......
“言不尽意”指言意之间的距离,属于中国古代形而上学的概念。本文从探索“言不尽意”对理解和表达造成的困惑入手,对翻译理论进行哲......
2005—06赛季对于卫冕冠军马刺队来说,卫冕就是惟一的目标。 尽管马刺队在赛季开始尽量让自己走到熟悉的轨道中,那就是他们并不想......
在先秦时期的言意观当中 ,第二语言系统的建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也是言意问题由哲学和语言问题向文学理论、美学理论、艺......
广告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是一种重要的广告表现形式.本文从“立象以尽意”的视角论述了 广告摄影的创意之道,从广告摄影......
刘熙载是晚清时代著名的学者和文艺理论批评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者和集大成者。其品行高尚,学识渊博,尽显书生本色。其思想深受儒......
中国古代哲学所谓"立象尽意"之"意",并非是对事物外在形具的反映,而是对所谓道理以及道理之法式的内心体悟。而只有立象,才能"见其......
中国古典舞学科自创建伊始便十分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获得审美认知。本文以笔者对古典舞教学实践与剧目创作的探索与思......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形式是在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下 ,融汇了其它艺术的审美样式 ,形成了独特的舞台审美风格。其中简约的舞台形式 ,不仅......
西方哲学在生存论上以视觉的“看”为优先,所建立的范畴(“相”)相应于“看”而更注重形式性,注重存在的“明”性(清楚明白性),通......
中国古代美学的意象范畴有古今相续的长期历史沿革。它经过内涵不断扩延的过程 ,即象征意象、想象意象、艺术意象三个阶段。它发源......
目的研究书籍封面设计的“象”与“意”之间的表现形式和相互关系,丰富中国现代书籍艺术的理念与实践体系,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解读封面......
意象是汉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审美范畴,王充较早提出这一概念.王弼探讨了意象的创造过程,将其看做是意和象的统一."立象"是意象创......
目的研究书籍封面设计的"象"与"意"之间的表现形式和相互关系。方法书籍封面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出发,阐述封面设计"意"的来源与作用,......
"言不尽意"说起于对"圣人之意"传述可能性的忧虑。从这一认识出发,儒道两家都提出了自己"尽意"的方式。《易传》倡导"立象以尽意",......
《马桥词典》是对语言的肯定和重视,是对“人生活在语言之中”这一哲学观点的文本阐释;《暗示》则是“用语言来挑战语言,用语言来......
以"泸州老窑窖"国窖1573原浆酒纪念品包装设计案例的整体设计过程为范例,将白酒这一具有独特品质的,有较高文化内涵的特殊商品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