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经斯基相关论文
1921年至1923年,马林三次来华。他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认识和主张在中共创立及大革命时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召开中共三大,促成......
左图:陈独秀(1879年10月—1942年5月),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右图:李大钊(1889年—1927年)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2月,为躲避北洋军阀追捕,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去天津。途中,他们相互交流,“相约建党”。5月,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与华人翻译......
霍多罗夫。 有人说维经斯基(中文名吴廷康)是苏俄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外交官,但近年来俄媒体挖掘史料指出,知识分子出身的记者阿布拉姆......
当他们得知中国共产党已有六个地方组织,马上意识到中国已经具备建党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共产国际多了一个盟友。 鸦......
一、大批领导人的被害,曾使中国共产党处境艰难 有人翻遍历史,得出结论,在中国欲成大事者,实践上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其一,爱才如命......
一回顾中共一大至中共三大的政治路线演变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中的具体纲领、行动的方向。是党在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一、未能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一大”留下的缺憾1920年6月,陈独秀首先在上海建立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并以上海发起组为中心,分......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都或多或少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张国焘作为其......
一 1920年2月的北京,寒风凛冽。无法立足的陈独秀,被迫离开险地,避往上海。 天还没亮,李大钊扮成账房先生,乘一辆骡车送陈独秀出......
[摘 要] 能否区分好朋友与敌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革命能否成功的关键。共产国际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模糊认识,在很大程度上......
“1920年8月间,陈独秀来信对我说,北京只有李大钊和你可以谈建党的事。当时北京的党员,就是李大钊和我两个人。陈独秀还来信商议,叫共......
会聚上海滩当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和国外的东京、巴黎等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后,正式成立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
商团事件发生后, 莫斯科通过在国际上发动“不许干涉中国”运动, 鲍罗廷及中共通过具仓实施“楔子”战术并在广东“引入”阶级斗争......
1920年7月,李大钊(右三)、张申府(左四)、邓中夏(左二)等人在北京 “中国共产党”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渐渐形成的一个伟大的名字。......
1919年3月,列宁缔造的共产国际一成立,便开始了在世界各国建立共产党的努力。在中国的建党活动是这种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长期......
《文史春秋》2011年总目录 卷首语 立足历史 展望未来本刊编辑部(1) 飞虎队——美国勇士在中国树起的一座历......
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长编(1917一1927)》:《长编》是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最丰富、最......
《新青年》第八卷转变为中共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是中共党史上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事件。近年来,不少论者在《新青年》政治转向的原......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但我们长期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建党活动空间,这就是长治路177号.这里曾是上海同仁医院的发祥地.但不仅如......
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1884—1951)是著名的国际革命运动的活动家,他在欧美等地都曾留下传奇性故事。1923年8月—1927年8......
是谁在中国播撒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火种?是谁掀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序幕?中国在军阀割据的年代,如何走上共产主义道路?在探究这......
毛泽东早年主要从事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致力于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而从1925年韶山之行开始,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中国农村与农民革命......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的张太雷,同时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最早的创始人、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他......
瞿秋白的入党问题已有多文专论,然而他的入团以及有关的诸多问题去似乎无人提及,现根据有关史料逐一介绍。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
在陈独秀的坎坷一生中,有一位叫汪孟邹的至交好友。陈独秀曾经说过:“汪孟邹是我们家的大施主。”从1903年两人相识,到1942年陈独秀黯......
深入研究陈独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陈独秀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应该对他进行深入的研究。陈独秀......
20世纪20年代,马林作为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起,筹划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促成了国共合作和国民......
结识陈独秀、李大钊,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 1986年7月13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左下角刊载了一则并不引人注目的新华社消息:“著......
1920年10月,张申府和李大钊等人发起成立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毛泽东曾不乏幽默地称他为“我的顶头上司”。然而,似乎多数青年人没......
四 1920年,为了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先后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讨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号的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的底楼的餐厅里,15个人围着一张长方形大餐桌在召开一个秘密会议,这便是举......
维经斯基,又名查尔金,在中国工作时曾用名吴廷康,俄罗斯人。1923年至1927年在华期间,他对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建......
1925.1.11——1.22 上海 代表人数20人 全国党员994人 新的革命高潮呼之欲出 中共三大后,中国共产党即全力投入到国......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我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因请张申府、刘清扬夫妇到北大作时事报告一事,与张申府先生相识,并慢慢结为忘年之交。因此......
陈独秀去广州工作后,上海共产党小组的活动几近停止。特别是1921年初维经斯基回国后,党的工作因为人力、资金缺乏的关系,都陷于停......
“1920年8月间,陈独秀来信对我说,北京只有李大钊和你可以谈建党的事。当时北京的党员,就是李大钊和我两个人。陈独秀还来信商议,叫共......
维经斯基在1925年5月16日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的报告中就已经注意到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这份报告指出 ,“在国内反帝运动普遍高涨的情......
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方式被共产国际认为是中国大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但陈独秀从一开始就反对共产党员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