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形象相关论文
全面抗日战争初期,是苏联援华的重要阶段。1939年《新中华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勇担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的喉舌。中国共产党基......
《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同时也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兼具党报与大众传媒双重属性。基于革命......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作家王蒙(1934-)。王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抗战时期国家纪念日是观察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重要视角,所塑造的苏联形象深刻地反映出中共的多重政治诉求,大体包括盟国......
本文对中国文学中的苏联形象进行了研究。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本文的主旨,第一个方面展示苏联形象的基本内涵,从中国人自己的作品和......
1917年,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国的报章杂志派出一批又一批的记者对苏联进行新闻观察访问......
1959年美国和苏联的国家领导人进行了苏联成立之后的首次互访,这一国际关注的事件发生于冷战局势愈来愈胶着的背景下,也发生于美国......
在越南战争期间,苏联向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人员和军事物资的援助,为北越的胜利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
1949—1957年,毛泽东基于赢得苏联支持、增进民众对苏联经验的认同、彰显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需要,通过出访苏联、组织参观团到苏联......
苏联作为昔日的大国,曾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是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不可缺少的历史内容,历史教科书中呈现的苏联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跨文化的旅行活动和写作不仅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促进本土文化和社会变迁的潜在推动力。近代以来的旅苏游记塑造的苏联......
《新华日报》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创办的公开发行的报纸,其创办于1938年,历经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初期。在抗日战争时期,......
起源于法国的形象学研究,发展到当代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体系,然而,在我国文论界,形象学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在我国文学研究领域......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程与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教科书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很大改进。教科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资源,是教师......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形象对一国而言至关重要。它能反映出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体评价。国家形象能够较为全......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了巩固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成果,增强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民众在政治、经济、教育以及......
邹韬奋海外通讯由《萍踪寄语》与《萍踪忆语》构成,是邹韬奋新闻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它通过对邹韬奋欧美旅行所见所感的真实呈现,......
作者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并以后苏联电影中描写父与子代际冲突的代表性作品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这些影像叙事的分析和解构......
中国的抗战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题材和体裁中,其中的异国形象丰富多样。对中国抗战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有助于......
本文通过对1948至1962年《中国青年》杂志的文本分析,以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的解读,尝试将《中国青年》对苏联的宣传进行归纳整理,......
对历史伤痛的控诉需求和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冲动使得当代俄罗斯文学逐渐成为还原苏联形象的途径之一。当代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马......
《申报》自创刊以来就是一份有着国际视野的报纸,是中国人了解世界风云的一个主要窗口。它在1930年代对苏联有大量的报道和评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