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相关论文
2022年,中国演出行业遭遇了疫情以来最为严峻、最为复杂的防控形势,经受了种种突如其来、难以预测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在不确定性这个......
话剧是一门高雅的综合艺术。研究新世纪中国话剧的审美危机、转型与勃兴,具有现实和历史的双重意义。在市场化大环境中,中国话剧经历......
陆帕改编《狂人日记》,是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的一个重要活动,也是2021年中国戏剧演出市场上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事件。陆帕虽然为这......
在戏剧构成的诸要素中,情境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戏剧情境作为情节发展的基础,对人物性格的形成以及人物相互关系的变化产生着影响......
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是中国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和《北京人》,不仅是中国话剧艺术......
提到话剧民族化,会想起许多学者提及的“戏曲的现代化不等于话剧,话剧的民族化不等于戏曲。”这句话是强调把话剧与戏曲区别开,弘扬话......
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戏剧传播居功至伟.正如英国人所说“在上帝之后,莎士比亚决定了我们的一切.”话剧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有......
去年,我们在北京举行了2017年'年会'和'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今天,我们相聚在西安举行'2018年全国......
《茶馆》访日演出,是中国话剧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首先应该感谢以杉村春子先生、千田是也先生为代表的日本戏剧界的前辈们和朋友们......
为促进西南地区话剧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丰富、活跃戏剧舞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多层次的需求,由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
郑正秋与中国话剧复兴[中]谭春发在《黄金与美色》之后的第4个月,郑正秋编演了《阶级刀》(1920·4)。该剧共分3幕,描写一个贫穷的农家女,不甘心受......
198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在北京人艺三楼排演场演出了《绝对信号》,这台以心理逻辑为主的小剧场戏剧,运用意识流方法,把人物的回忆......
曹禺剧作在韩国(韩国)韩相德对干曹禹作品的文学的艺术的成就,大多数的评论家、研究家异口同声一致称赞。田本相说:“在中国剧坛的名人......
我国文明新戏对日本戏剧的借鉴黄爱华文明新戏时代,是中国话剧的草创时期。在此之前,中国人只知道传统戏曲的编制法,而对西方散文剧的......
众所周知,中国话剧最初是通过日本而从西方输入的。只这一“中转”,早期话剧便吸纳了当时执日本剧坛之牛耳的新派剧以及萌芽期的......
第五届中、日、韩戏剧节(BeSeTo戏剧节)已经在日本东京的增上寺降下帷幕,《绿色的阳台》、《天堂衰亡史》、《明成皇后》作为三方......
为纪念我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戏剧教育家,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第一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欧......
新时期话剧发展的趋势和主潮,是在中西话剧的再次碰撞与交流中,发现了“舞台假定性”的独特魅力,以真实深刻表现现实本质和人的心......
从话剧艺术演进的角度来看 ,中国话剧50年经历了两个觉醒期。建国之后的17年 ,以民族意识的觉醒为标志 ;新时期以来的23年 ,以革新意识的......
姚一苇先生是作为一个戏剧家被介绍到内地来的。1983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了他的剧作《红鼻子》,因此而名闻祖国大陆。直到他......
《切·格瓦拉》演出期间 ,常常散场后有观众和我们在剧场门口 ,在街灯下 ,在周围的小饭馆里 ,在深夜的电话中继续剧中话题的讨论 ,......
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联合召开的“卢昂导演艺术”研讨会于2001年3月26日在沪举行。研讨会汇集了......
80年代后,中国戏剧研究有了很大进步,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论著。但是大部分研究者把视野局限在30年代以后,晚清......
中国社会开始转型以来,戏剧舞台也随此发生种种的阵痛,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出现大量经典名著的被拆解和重构。这种解构行为,......
二○○五年底,一台名为《原罪》的话剧在上海俨然已成气候的安福路艺术剧院公演。如果单就上海各有见地、评判不一的话剧演出市场来......
1928年在洪深提议下,“话剧”名称得到公认。但洪深并不是这一名称的创造者。提出这个名称的第一人是陈大悲。1922年在陈大悲、蒲......
期刊
王钟声的人生轨迹具体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戏剧诞生的社会历史语境和时代动因。新发现于报刊杂志中的史料再现了他从1907年到19......
<正>在对好戏期盼的等候里,时间似乎是没有刻度的,每年(已经三年了)与上海带来的好戏在岁末相遇,让我们对一年的艺术感受与艺术收......
寓言化叙事,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话剧叙事转型中出现的新形态。这种叙事以虚构还原真实,以有限的舞台符号语汇直抵无限深邃的精神彼......
话剧作为一种舶来的与传统戏曲迥然不同的戏剧艺术,在传入之初造成普通民众接受上的困难。戏曲在发展中形成了一套以凸显“人的表演......
中华剧艺社是抗战时期的著名剧团,在长期演剧生涯中实行了"连演制"的演剧模式。中艺的连演制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同一剧目在同一时......
舶来艺术的中国之路 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团体春柳社于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和《黑奴吁天录》,至今,中国话剧已经走过了......
作为艺术的一种具体门类,话剧艺术也在随着时代的变革产生含义上的变化,但是它作为人类表达自身情感,对世界进行思考的方式,在不断地折......
河南省话剧院的《红旗渠》仿佛横空出世,猝不及防,事先并无预兆,也没有太强烈的预期,但是看完演出的确有点惊讶,可以说这是河南省......
<正>在西方现代绘画史上,梵高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无论是他在现代绘画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还是他极富悲剧色彩的人生,他的......
中国共产党培养的第一位戏剧专家、新中国诞生的第一位女导演孙维世同志,深谙外国戏剧,她以导演和翻译家的双重身份将其传播到中国......
工人日报刊文说,原创缺位,这是一个极其尴尬和悖谬的局面。2002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组建国家话剧院,开山之作却是......
“人艺对我的影响,不是仅仅演戏那么简单。一到人艺,他们就给了我一个观念:要好好读书。我特别记住了这句话。他们说,将来演员拼的,不是......
湖南卫视的《星剧社》节目尝试电视与话剧的跨界合作,加入了多种新的艺术元素,对话剧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