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背大尾莺相关论文
鸣唱是由鸟在繁殖期内发出的较长的、相对复杂的鸣声,是物种识别的重要标志。鸟类的鸣唱包含着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其功能包括保卫领......
建立鸟类繁殖种群和越冬种群的迁徙连接是理解迁徙连生态学和迁徙进化的关键部分,本研究供分析了中国境内来自6个繁殖地和3个越冬地......
2012年4月~7月,在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Roland R—4四通道便携式录音机(......
食性研究是动物生活史研究中较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主要研究方法。由于稳定性同位素比值在两个营养级......
为了研究江苏大丰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斑背大尾莺的繁殖状况及主要巢捕食者和影响巢捕食的因素,于2014年3-6月,在该保护区第三核......
斑背大尾莺是东亚特有鸟类,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已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目前其有关研究相当少见,濒危机制也不甚清楚。鸟类线粒体控制区进......
2009年4-7月和2010年4-7月,在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南矶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
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线法在各种生境类型中系统地寻找斑背大尾莺的巢,并在野外追踪......
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为东亚特有鸟类,数量稀少(常家传,1995;马敬能等,2000),2003年IUCN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将斑背大尾莺列为易危物......
2006~2009年,通过点样方方法对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的巢址进行了研究,获得53个样本,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是营巢生......
在过去十多年间,长江口盐沼湿地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快速扩散.与此同时,斑背大尾莺在长江口盐沼湿地的繁殖种群数量快速增加:二十世......
采用长PCR扩增和二代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斑背大尾莺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扩增并注释。将序列划分为3个不同数据集:rRNAs数据集(1......
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为仅分布在东亚地区的湿地鸟类,数量十分稀少。本文从斑背大尾莺指名亚种(Megalurus pryeri pryeri)......
采用非损伤DNA分析技术,在上海崇明岛自然保护区和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斑背大尾莺(Lo-custella pryeri)种群样本中检测出15个新......
为了填补斑背大尾莺食性研究的空白和比较其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是否有食性差异,于2011年4月繁殖期,在江西南矶湿地用望远镜观察和录......
4年共观察到斑背大尾莺雄鸟243只,巢53个;39.6%巢具有巢盖,上有出入口,平均为西北方向;观测证实了苇塘的生产管理即灌溉、收割、火......
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是东亚特有种,主要分布在日本(指名亚种)和中国(汉口亚种),近些年,在中国境内发现了很多斑背大尾莺......
作者于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在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