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度相关论文
目的:探讨20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06/2021-05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
期刊
目的了解间歇性外斜视(IXT)患儿及家长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设计以及术后正位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征集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根据既往总结的手术量范围值对其进行手......
目的:分析三棱镜矫正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III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三棱镜矫正后三级视功能变化、稳定性及满意度。方法:自身对照研......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IXT)侧方非共同性(LI)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天津市......
目的 了解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斜视类型及屈光状态分布等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的1 4......
目的:探讨压贴三棱镜在不同类型双眼复视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06/2020-11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
患儿男性,2000年5月出生,主因阳光下闭右眼1年,于2010-7-12人院.入院检查:右眼视力0.2-1.50DS=1.0,左眼0.25-1.25DS=1.0,双眼前后......
近年来斜视性弱视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1-2].斜视性弱视临床表现主要是根据斜视度情况而定,斜视度越大......
目的为了能测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更大的潜在斜视度数,探讨间歇性外斜患者1h诊断性遮盖试验(1h-DOT)与三棱镜适应试验(PAT)两种方法测量......
目的 探讨眶内壁骨折经鼻腔闭合复位术的瀹疗方法。方法把有眶内容嵌入筛窦的眶内壁骨折68例(68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
目的 探讨A-V型斜视的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分析74例A-V型斜视临床疗效。本组74例中,V型斜视51例,A型斜视23例,手术前后采用三棱镜......
目的 探讨垂直直肌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情况。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对110例垂直直肌麻痹性斜视采取垂直直肌及部分配偶肌的......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情况。方法用同视机及《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术后不同时期立体视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内......
间歇性外斜视是指外观上正位,在精力集中视近时保持正位,视远时出现外斜,有时不仅视远时呈外斜,视近时也出现外斜,或者疲劳时出现......
正确估计眼外肌止端位置对于斜视手术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仍沿用1884年Fuchs 测量31只尸体眼的数字作为正常值。为了探索斜......
盲点综合征(blindspotsyndrome)是指以斜视眼的生理盲点与注视眼的黄斑中心凹处相对应,同时斜视眼的黄斑中心凹处与注视眼生理盲点相对应,从而避免了复视......
对儿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临床探讨及疗效的观察。方法 :对 5 2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儿采取了各种检查 ,如同视机、三棱镜......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眼外肌病变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3年1月到1999年12月施斜视矫正术的20例甲状腺相关眼......
目的:探讨用变通三井幸彦法手术主眼矫正外斜视的意义.方法:按照三井幸彦法手术主眼矫正外斜视的理论,收集了魔术师镊子现象(Magic......
V型斜视是指当眼向上方及向下方注视25°时其水平斜视度的差异≥15△的现象,其病因有水平肌、垂直肌或斜肌功能异常所致[1],本文重......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为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先天性眼球运动异常,以散发为主.我院收治的2例患者为单卵双胞胎,且临床表现不一致,......
固定性内斜视是指单眼或双眼固定在内斜位上,不能向其它方向转动的一种特殊类型斜视[1],临床上较为少见,患者多因眼球极度内转而不......
先天性眼球震颤病因不明.其临床特点是:眼球震颤是冲动型,有快慢相之分.病人有明显的代偿头位,面部转向与视线方向相反,有较稳定的......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矫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眼科47例下斜肌功能亢进致V型斜视,行下斜肌后......
儿童先天性眼球震颤(C N),在儿童眼疾中是对视力及视功能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并非少见.患儿为了能够保持较好的视力,出现......
由于屈光与调节、辐辏密切相关,可以引起眼位的变化,故临床上常见改变屈光状态对患者眼位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定量测量近视合并......
目的:运用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量表(Intermittent Exotropia Questionnaire,IXTQ)评估并比较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
目的:
探讨眼眶肿瘤性眼球水平移位患者机体融合力的大小,明确眼球移位与融合力的关系以及眼球移位与斜视度的关系,从而对眼球水......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矫正前后的立体视功能与融合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就诊的10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是指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后,斜视度减少,但不能完全消失,视远、视近仍均有内斜者[1].其病因部分为调节性,另一部分为......
直肌线状折叠术最早由Apis和Oropeza[1]提出,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点,但因其矫正斜视度小,不能精确计算手术量而未被广......
1984年,杨少梅等首次报道,大度数外斜视患者手术可将外直肌后退量放宽为11mm,因外直肌常规后退量为最大7mm,以此为标准治疗大度数水平......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中远期眼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7-01/2018-08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78例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