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相关论文
中医的临床基础在应对热病(疫病)的过程中奠定。历史上温疫与伤寒的对立,是为了摸索临床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疫病的诊疗有其特......
治疫名方升降散配伍严谨、组方精妙,备受后世医家推崇,不仅治疫疗效显著,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文章从升降散的组方特点、制方机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归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传染性极强。郭志华教授对湖南怀化40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基......
明清温疫学派医家吴有性、戴天章、杨璿、刘奎、李炳皆重视下法治疫,强调辨证准确,不能滥用、过用下法,但五位医家在下法的具体使......
小儿时疫的发病与体质类型密切相关,基于历代医家对小儿体质及时疫的论述,探讨小儿时疫的病因病机及相应治法.正虚为本,时邪疫毒为......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温疫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温疫提供文献理论基础。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温疫论》和《伤......
从温疫与火郁的学术渊源,阐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升降散的组成、主治、方证探讨其治疗温疫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认为温疫为感......
周晓燕主任将伤寒理论和温病理论的结合统一,通过四诊合参鉴别疫病的病因、病性、病位。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疫病防治的全过程,即未......
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各年龄段均可患病,并可发生大规模流行,有“世界温疫”之称。临床治疗常以解热镇痛对症治疗和防......
对明、清时期的医学著作《温疫论》、《伤寒温疫条辨》、《疫疹一得》、《温病条辨》4部书中防治温疫的方剂进行了收集整理、统计......
《疫疹一得》全面反映了余师愚的治疗温疫学术思想及临床成就,为后世温疫辨证论治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用药与运气关系密切、气......
"非典"是现代医学病名,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联系到我国传统医学则属于温病(温热病)、瘟疫(亦名温疫,属于疫病中以发热为主证,具......
截断疗法即在温疫病的治疗上主张早逐客邪、重视下法以防止疾病传变.截断疗法结合了金元时期的“温病下不嫌早”、明清温病学家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出现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疫情蔓延迅速,人群普遍易感.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中医在辨治本病方面,取得一定疗效.COVID-19可归属于中医温病......
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变症快、人群普遍易感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疾病.根据此次疾病的病症特点,其当属中医“温疫”范畴.由湿温疫......
通过查询文献,解析中医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思维中体现的伤寒、温病学派观点,发现伤寒学派重视阳气,以扶......
清代名医林之翰集诸家之言著成《温疫萃言》。通过对《温疫萃言》方药特色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其方药特色是重用清热药、清解......
通过对《温疫萃言》的医学思想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温疫萃言》集诸多医家论述温疫之大成,林之翰从温疫的病名、病因、病证、治疗、......
SARS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中国危害最烈.SARS来势迅猛,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属中医温病学中的温疫范畴.对......
吴有性下法治疫钩玄雍履平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天长239300)吴有性(1587~1657),字又可,号澹斋,明末清初医学家,著《温疫论》,为我国发明传染病病因的先驱,对疫......
温疫的病机具有外邪入侵、胃府失和、气机失常、内外生毒、邪郁积阳等特点。治疗上应重视补正、治胃、衡通、解毒、养阴等方法,注......
<正> 登革热属中医温疫范畴。我国解放后近三十年未见流行,但近年来在南方沿海一带及本市又有流行趋势。我们在八五至八七年所收治......
自2002年11月,亚洲出现不明原因的非典型肺炎以来,疫情迅速蔓延至全球。2002年11月1日-2003年6月2日日内瓦时间18:00,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一、概述蚕桑生产源于河南,后因温疫战乱等因素的影响而迁徙,发展兴盛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豫西南地区是蚕桑生产重要的......
2001年以来,我们用达原饮治疗温疫邪伏膜原12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2例中,7例有晨时雾气未散之时在野外行走或作业的经历,3......
目的探讨舌体与外周血白细胞及分类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对170人次SARS患者舌体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历代对温疫的认识各具特色,吴瑭以五运六气原温病之始,天地之气异常变化是温疫可能流行的有利条件,而少阳、少阴之气生成万物,尤为关键......
北宋著名医家庞安时,一生医学成就显著。现存著作有《伤寒总病论》一部,此书对张仲景《伤寒论》进行阐述和补充,特别是对温疫的论......
温疫的发生有内在的自然科学背景,五运六气理论以《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认为君火、相火的变化与温疫发生有......
《黄帝内经》中关于疫疠的理论对于防治温疫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分析《素问·本病论》《素问·刺法论》三虚相合易发疫疠的重要理论......
2019年12月以来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属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戾气”所致。从发病季节气候、患者临床表现......
温疫学派从不同角度对温疫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进行探讨,经历全新认识和创新过程,使中医对传染病的理论与诊疗体系逐渐走向......
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人之生应与天地相参应。若气运异常,失时反候,人体受天地阴阳影响,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紊乱,甚则疫疠之......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系统学习中医“温疫理论”,参考新冠肺炎的最新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