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派相关论文
“本色论”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理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开始正式进入文学批评领域,于宋代诗学批评中日渐成熟,在明代戏曲......
雷思霈是明代宜昌籍的公安派文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文学上与公安三袁相唱和,主张诗歌要抒人性情,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张。本文主......
谭元春的诗文集在晚明有众多刻本,然而由于刊刻时间大多不明,对掌握各版本间的传承授受造成一定困难。本文通过考察谭元春诗文集的......
中国茶文化史上,文人常常就是茶人。他们品茗阅读,著书写茶。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张岱就是其中之一。张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
内容摘要:公安派与竟陵派都是明末张扬个性、思想解放的重要文学力量,且二者构成衔接作用。竟陵派力图纠正公安派末流的弊端,也形成了......
周作人对明公安派、竟陵派有着独特的兴味与偏好,源于对个性解放、自我觉醒时代的追念;对旷达任性的生活方式、遁迹山林、放诞风流......
钟惺、谭元春编选的《诗归》选取了较大比重的中晚唐诗,显示出和前后七子只重盛唐诗所不同的好尚.在所选诗人中,《诗归》尤为重视......
该文从过去研究钟惺及竟陵派所纠缠的某些问题入手,在《绪论》中对钟惺研究的历史及现状作了简要地归纳,接着探讨了钟惺的性格特点......
“竟陵体”是晚明钟惺、谭元春所创的一种诗体,以“幽深孤峭”为主要风格特点,主要通过钟谭诗作及钟谭对《诗归》之点评表现出来的。......
崛起于晚明诗坛的竟陵派在经过“靡天下以从之”的盛况后却遭到贯穿整个清代的非议,至中叶,《四库》毁之尤盛,几成定局。为了对竟陵派......
天门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遗址,这里诞生了世界茶圣陆羽,这里是竟陵派文学的发源地,是......
从中国的文学史来看,中国文学的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色,随着时间的增长,内容、题材、形式都有着不同时期的繁荣。诗学发......
在明代七子派“诗必盛唐”的口号和创作实践之下,明中叶而后的诗坛完全为“盛唐之音”夸张地主导着,唐诗审美艺术对有明一代诗歌的影......
摘 要:竟陵派是明代诗歌重要的文学流派,竟陵体是指竟陵派的艺术风格。本文先考察竟陵体的来源,并对钟谭体、钟伯敬体进行辨析,并对钟......
《诗归》是明代后期竟陵派钟惺和谭元春编选的诗集,代表了他们的文学主张。本文以新世纪为界限,初步整理了新世纪前后对竟陵派《诗......
晚明竟陵派领袖钟惺、谭元春共同编选、评点的诗歌选本《诗归》,通过推尊初唐张说、张九龄、陈子昂和盛唐王维、孟浩然、王昌龄、......
明朝中后期的诗人马之骏,在当今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中无人提及,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其实他在当时颇有诗名,并同竟陵......
明末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元春在公安派“性灵说”的基础上,别出手眼,另立“幽深孤峭”之宗,形成竟陵派。“幽深孤峭”是竟陵诗派的美学......
清初王汝南补辑钟惺、谭元春评选的《明诗归》一书,经王士祯、纪昀等定性为伪作。作为明诗总集,《明诗归》与其它伪书牟利的性质不......
钱钟书对竟陵派的文艺批评体现他一贯的文艺批评观:着眼于文艺批评的实际问题,求普天下共同的“诗心、文心”。钱先生文艺批评观的立......
作为竟陵派的两大旗手,钟惺和谭元春在党争中的态度迥然有异,性格上的反差导致交往原则的不同是造成这一差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促成了......
明朝末期,在公安派之后,又形成了一个在文坛风靡一时的文学流派——竟陵派。竟陵派形成之后,"海内咸从,称为钟谭体"。可是,自从钱谦......
笔者在教育实习中遇到了这样一件事,班上的一名小学生拿着自己的作文对笔者说:"老师您看,我的这篇作文得了高分!其实故事都是我编的......
本文对明中叶后文学思潮进行了述评,指出内部分化是每一思潮走向泯灭的主要原因,而且每种思潮内部的复古与性灵相交融是与当时社会......
竟陵派与贾岛、姚合诗歌有相似之处,但不能因此就说竟陵派效仿贾岛、姚合的诗歌创作。竟陵派的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从未标举过贾......
王夫之对竟陵派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对他们几乎是全面否定。批判他们直承七子派的王、李,而不是公安派;标举性灵,而实际上根本不是性灵......
竟陵派是晚明继后七子和公安派之后的一个文学流派,在矫正七子与公安派末流弊端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诗归》是竞陵派钟惺与......
钟惺诗论的贡献在于"引古人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探索了继承与借鉴的关系;讲究机锋,把乱世的诗论引向了神宗;辨析灵心与深厚,纠正......
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执掌明末文坛的风向,其所编《诗归》是其诗学理论与美学趣味的代表。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显示了儒......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民情、社情都绝不相类。"入乡随俗"也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也罢,都说明地域差异主导下的各地文......
<正> 《诗归》一书,为钟惺和谭元春共同编著,选录一些古诗及唐诗,加以评点,借以宣扬他们的诗学观点。钟惺所撰写的序言,不仅是《诗......
明末竞陵派诗文在朝鲜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反响。部分朝鲜文人以阅读、次韵、学习、效仿等方式接受竟陵派诗文,以竞陵派为标准来评价他......
本文试对竟陵派诗歌本质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赏论作一鸟瞰,以其发现其合理性之一面.对真精神、清、厚、活物等诗学概念及其相互......
谭元春率领竟陵派加入复社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考察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政治上的共同倾向,对东林党的同情与支持,对时事与民瘼的......
竟陵派兴起于晚明。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空间辐射上看,其在晚明的影响都是首屈一指的。然而曾经盛极一时的文学流派,却在易代之际转......
严羽诗论泽被深远.明清两代,鲜有不受他影响的.竟陵派与严羽的关系更为密切.如在本质论的认识上,两者均从诗歌的审美特征入手,对诗......
<正> 李贽与反拟古派的发展唐宋派的反拟古运动,虽然对以后的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贡献,但在当时的声势还没有那样显著。然而,进......
<正> 明代诗坛上的前后七子与公安派一向被视为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流派。从局部、从各自侧重的追求看,二者是尖锐对立的,但如从文学......
竟陵派提出"静好柔厚"与"和平冲澹"的诗教说,追求诗歌含蕴的中和之美以及静穆幽深的意境,重视比兴手法的运用。其审美追求与诗学宗尚是......
明代万历年间,文坛上出现了针对七子派师古而主张师心,标举性灵的公安派。公安派对于矫正明代中期文坛前后七子所造成的模拟剿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