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中的“五注意”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比较盛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逐一进行剖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组合作;积极主动;两极分化
  新修订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做好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学习是个综合性的工程,包括接受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方式。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创设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进行观察、实验、计算、推理、验证,进而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为完成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走在一起,其中的冲突不可避免。此外,小组分工不当造成“优生独尊而差生靠边站”两极分化严重的不和谐局面,具体操作不当导致课堂教学一团糟的尴尬……这些问题怎样去改进?
  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力争使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这是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小组人员构成以每人都能参与为原则,不能“好生独占差生边站”。小组内要分好工,组内设组长、代表发言人等。当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有必要的适时引导,启发。
  2. 适当选取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当学生遇到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节课中不宜过多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以流于形式。
  3. 明确任务,有效合作 是合作的前提。小组成员之间在学习基础、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明确小组共同的任务,这是小组探究学习得以有效、有序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合作探究活动开展前,教师要明确指出活动开展的目的、任务及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当然,教师也可以可根据活动需要对共同任务进行分解,以保证小组内人人有目标、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收获。这样,既能够保证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又能够保证合作的有效性,避免探究的盲目和无效。
  如,在《勾股定理》一课教学时,教师不妨进行如下探究设计:首先,明确活动任务——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赵爽弦图。其次,指导并协助各小组长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任务分工。再次,督促、指导学生完成相关任务。通过这节内容教师反思到,学生的学习活动要与学生实践活动相互进行,并将学到的知识展现到小组合作中,形成知识的交融。
  4. 引导学生融于交流 合作需要分工,分工必须实现合作,交流是将分工引向合作的重要手段。当学生明确各自的学习任务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始操作进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就操作中存在的疑问及成果进行意见交流,通过互相交流,将个人任务进行组内整合、归纳、分析,最终通过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勾股定理》教学时,同学们明确任务分工后,由于各自完成任务的一部分,相互间的协调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在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的在分析讨论赵爽弦图,拼得过程中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探讨,共同任务得以轻松实现。通过活动,充分证明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所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的讲授知识丰富的多,因为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拼图,而且比较直观的感受了图形的构成,更锻炼了动手能力、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5. 注重评价,善于鼓励 交流、探究过程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评价,教师应在合作探究中通过观察的接受信息、快速的判断并及时的反馈。评价是反馈的表现,鼓励性的评价是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有效引导。活动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对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及时的以适当的形式进行评价,多做鼓励避免批评,对错误的不当的行为要善意的指出并给与帮助解决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学习及成果,要求学生清晰的表达个人意见的同时学会真诚的征求别人意见或评价,进而通过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来实现合作。
  在教学《勾股定理》的实践课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每个小组都拼出了自己的作品,图形大小不一。我顺势评价同学们的成果,这时有一个小组展示了一个不同的拼图(另一种证法拼图),我示意大家予以热烈鼓励,由此引入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法。通过我们共同讨论和教师反思:学生的成长是在愉快的评价鼓励中进行的,良好的评价既可以促使学生间的友好竞争,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合作定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有效的导入为课堂的成功奠定基础。导入环节过多地追求形式而摒弃本质和目标,缺乏实效性。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旨在通过有效的词语导入检查预习,产生阅读期待,促进语言积累,落实语用训练,激发文本情感,从而有效地提高五年级语文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导入 词语 效率  一、观象:为导入而导入,有“形”无“效”  五年级语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四年级的衍生
高三阶段,英语总复习成为重点,任重而道远。做好科学总复习关系到高考的顺利与否,所以说无论从教材和教学安排上,要讲究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此,笔者做一分析。  1. 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线的横向复习阶段 新教材和考纲把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摆在前提位置,而基础知识来源于教材,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因此,在总复习时切勿偏离大纲和课本而去搞“题海战术”,务必牢记抓纲为本,适当训练,科学讲评,从而形成
会议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斷深入推进,英语的重要性也逐渐被各大高校所意识到。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让学生掌握英语能力有助于他们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本文旨在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优势,并针对性地探究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职英语 运用研究  一、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的学习探索中获得新知,是值得初中历史教师不断探索的一项课题。下面就如何让学生认真地听讲,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1. 精心导入,引进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