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调是汉语中区分语义的重要线索,声调感知能力对于阅读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论。本研究通过考察使用普通话的成年人的声调感知能力,探究人群中声调感知能力的个体差异,并筛选出声调感知能力差的个体将其定义为声调障碍者。根据声调障碍者在不同任务上表现的不同,又将其分为几个亚型。声调作为一种区分语义的超音段特征,近些年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但以往的研究多是研究声调的范畴化感知能力,而范畴化感知能力更多的是一种精细的区分,是比较底层的一种区分能力,难以直接与阅读联系起来,本研究则是更侧重于研究声调的表征和通达。本研究共采用四项任务来考察个体的声调感知能力。1)普通话声调一四声的识别任务;2)普通话声调一四声的辨别任务;3)声调同一性判断任务;4)声调的汉字划销测验。其中前三项任务为计算机编程听觉呈现,第四项任务为限时纸笔测验。测试的群体为使用普通话的北京大学生群体。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人群中确实存在声调感知障碍的个体,并依据目前采集到的数据得到了一个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当然更可靠的结果依赖于进一步的研究;2)声调的加工在行为任务上表现出通道的差异,依据这种差异将声调障碍者分为三种亚型,即听觉通道障碍,视觉通道障碍以及两者都存在障碍,他们在不同行为任务上的表现出现了分离。3)声调障碍存在的三种亚型的神经机制可能存在不同,值得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