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Ni元素的添加对Cu6Sn5金属间化合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封装的无铅化和微型化,锡基无铅焊料与衬底金属界面反应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是软钎焊实现金属互联的根本前提,它的结构和性能对无铅焊点的完整性及可靠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工作以界面反应中最容易形成的Cu6Sn5金属间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一定成分的第三元素,结合微观组织、纳米压痕实验,并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和分析了不同第三组元素的添加对Cu6Sn5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力学、热力学等性能方面的影响。上述研究包含的主要内容和得到的结论是:(1)以Zn为第三元素的添加对Cu6Sn5金属间化合物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Cu-Sn-(Zn)合金元素高温熔炼反应中,分别有Cu6Sn5与Cu6(Zn,Sn)5两种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并测得微量Zn元素大部分溶解到Cu6Sn5晶格结构中形成更稳定的三元相化合物Cu6Zn0.5Sn4.5。由XRD分析结果得出Zn元素的添加能够抑制高温相结构η向低温相结构η′的转变,使形成的Cu6Zn0.5Sn4.5化合物保持在高温相结构。同时,纳米压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Zn元素的添加能够增大高温相Cu6Sn5的杨氏模量及硬度,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另外,通过计算分析其相应结构的电荷密度及差分电荷密度分布,结果显示Zn元素进入Cu6Sn5晶格结构后与周围Cu和Sn原子发生轨道杂化形成强的键合作用,从而使得Cu6Zn0.5Sn4.5结构更加稳定。(2)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i元素添加对高温相Cu6Sn5金属间化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η-Cu6-xNixSn5(x=0,0.5,1,1.5,2)五种金属间化合物中,随着Ni浓度的增加,高温相Cu6Sn5的结构更加稳定,并且Ni原子更容易占据Cu2+Cu1c位置形成高温η-Cu4Ni2Sn5金属间化合物。同时,金属间化合物Cu6Sn5的体积和晶格常数?a‘随着Ni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此结果与K.Nogita,D.Mu等人的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另外,我们利用应力-应变的方法计算了相应五种结构的弹性性能,结果显示Ni元素的添加能够增强高温相Cu6Sn5的脆性、杨氏模量、德拜温度及机械稳定性等性能,因此,Ni的添加能够提高焊点的强度和力学性能从而增加了焊点的完整性与可靠性。通过计算其相应结构的总态密度与电荷密度分布,表明Cu-d,Sn-s和Ni-d轨道之间相互杂化所形成的能量是稳定金属间化合物性能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第三场所始终是城市中最具综合价值的社交性公共场所。当代新城市地理理论影响下城市地理学的关注重点由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与秩序理性向塑造城市空间活力与吸引力扩展。第
<正> QT离散度(QT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多数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AMI)
Cr涂层由于其优异的抗腐蚀能力,普遍应用在金属构件的腐蚀与防护中。制备Cr涂层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物理气相沉积、热喷涂、电镀技术及电火花沉积技术等等。电火花沉积技术由
棒线材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棒线材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机械性能以
TP321,又名S32168,中国牌号06Cr18Ni11Ti,是在304钢中添加Ti元素以增强其抗晶间腐蚀能力和耐高温性能,被广泛用于锅炉、发电、石油、化工、合成纤维、食品、造纸等工业,尤其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杂草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概述了稻田的主要杂草及防除
为实现变厚度TC4-BTi6431S异种钛合金板材可靠连接,满足变形小、缺陷少、高温强度高等要求,本文采用了渐变功率光纤激光双面焊接的新工艺。首先对等厚度TC4/BTi6431S同种/异种
目前,多吸附位点缓蚀剂的研究不是很广泛,由于多吸附位点缓蚀剂具有易吸附于金属表面,不易脱附和缓蚀剂分子间易发生重叠现象的特点;而且咪唑啉类缓蚀剂、席夫碱类缓蚀剂和炔
Al-Zn-Mg合金是一种典型的可热处理强化的可焊接铝合金,作为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交通运输等领域。以往针对其微观组织对裂纹萌生及扩展影响的研究一般采用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