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对生物质与煤混烧PM10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生物质能高效利用的方式之一,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发电不仅符合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现状,而且也是降低CO2净排放,改善生态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生物质与煤的混烧过程中会排放细微颗粒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极大危害。而生物质中的碱金属对混烧PM10,尤其是亚微米颗粒的贡献很大,因此,研究碱金属对混烧PM10的排放特性的影响对有效控制PM10的生成与排放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生物质原料进行化学分离处理,通过水洗、酸洗,去除了生物质样品中的绝大多数的碱金属。再将样品在立式热天平炉上进行快速燃烧,研究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碱金属的释放特性,并引入了碱金属的释放率的概念。结果表明:在样品燃烧过程中,碱金属的释放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相同温度下原样碱金属的释放率大于水洗样,大于酸洗样。影响碱金属释放率的因素主要有燃烧温度,碱金属的赋存形态及样品中其他元素的含量。另外,用化学热力学平衡方法模拟计算了生物质的燃烧,得到了碱金属的气化率,对比发现碱金属的气化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相似,很好的解释了碱金属的释放特性。这为研究碱金属对生物质与煤混烧细微颗粒物的排放特性的影响打下了基础。本文最后在沉降炉上进行了生物质与煤的混烧PM10排放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单独燃烧及其与煤混烧的PM10的质量粒径都呈双峰分布;生物质中碱金属的含量及赋存形态等的变化对质量粒径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且降低了PM10的排放浓度及PM10每级中K、Na的质量浓度,但PM1中的降低量比PM110中的大。另外,K、Na的质量浓度随粒径的变化趋势与PM10的质量粒径分布相似。总之,生物质与煤混烧过程中PM10的排放特性与碱金属的释放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文献
既有研究对林权抵押贷款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展开了详尽探讨。多数研究者发现,信贷约束导致农户生产要素配置不当,降低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阻碍收入增加;但也有研究表明
目的 探讨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对肘关节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肘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两组均进行关节松
目的研究不同孕龄气体信号分子与胚胎停育的相关性,并确定剂量反应关系,以提供作为胚胎停育筛查的标志物。方法选择对照组、病例组各90例,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多维钙颗粒中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以0.4%己烷磺酸钠(
本文中笔者力图通过分析“JF Can-do”评价体系,并在此系统框架下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日语实践课实验教学,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验证该系统在我国基础阶段日语实践教学中的切实
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与谷物基本自给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性质,中央政府应将优质、无污染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严格控制,划定时提高监督强度,划定后利用激励机制,使永久基
以草酸钾和乙酸铜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二草酸合铜(Ⅱ)酸钾配合物,用容量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等方法进行组成与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
采用sol-gel法以600℃热处理的TiO2纳米粒子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在不同温度焙烧下制备了表面修饰质量分数为4%Ru的TiO2样品,并利用XRD、XPS和FS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