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课后服务的局限与优化路径——以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为例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提出了"深化体教融合"的改革目标,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游离于教育之外的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校体育也随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由于学校教育的应试化倾向,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多次出台政策,为学生减负,缩减学校教学时间,放学时间提前三点半,但随之便出现了诸如接送难、托管贵、家庭负担增大、家校矛盾突显等诸多的"三点半"难题,而为了应对"三点半"难题,课后服务已然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课后服务作为一种服务体系,在现实需要下便衍出诸如"家委会"、"托管班"、"课后辅导班"等不同的课后服务形态,而这又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校减负,课后增负的现象,学生家庭负担也进一步加大。基于上述现实,探索如何将体育纳入课后服务体系,以应对"三点半"难题,促进学校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成为重要课题。研究目的:以内蒙古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开展体育课后服务改革为契机,实地参与调查并了解体育课后服务开展的现实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参考意见,为优化本校体育课后服务改革,丰富相关研究以及促进体教融合做出一定贡献。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课后服务开展的现实背景及发展需求;运用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内蒙古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体育课后服务开展现状进行个案研究,了解该校在体育课后服务开展中的实践经验和存在困境;运用逻辑分析法,梳理分析超脱现有困境的可行方法,为优化该校体育课后服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1.体育课后服务的积极效益:1)平衡家校矛盾,促进协同育人。家庭和学校是承担学生教育任务的主体也是主要场域,这两个主体的协同参与才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最佳方式。学校开展体育课后服务,以政府统一购买,学生自愿选择,家庭和学校协同参与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三点半"难题,政府购买服务减少了家庭的不必要教育支出,教师课后有偿服务也增加了教师收入,提高了教师积极性,这为家校协同育人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也很好的平衡了长久以来的家校矛盾。2)缓解教育焦虑,减轻家庭负担。教育焦虑是中国家庭的共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使得各个家庭都在不断地加大教育支出,部分条件较差的家庭因此负担沉重,而课后服务的出现,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困境,有政府为课后服务提供资金保障,有学校提供师资场地,家庭便可不必为学生的教育而过份焦虑,家庭负担也相对减轻,这就可以使得更多条件一般的学生享有更加公平的教育。3)落实减负重任,促进健康发展。教育部明确要求为学生减负,但焦虑的家长却在学生放学后安排的诸多的校外补习课程,这就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困境,学生健康发展受到影响。体育课后服务的实施,让学生在本该活动的阶段参与活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增强了体质,而通过体育课后服务减少学生的校外补习,也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减负,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实是大有裨益。2.体育课后服务的现有局限:1)师资力量薄弱,供需结构失衡。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在内蒙古地区率先作为体育课后服务开展试点,但在开展中,由于学生课后服务需求旺盛,而学校体育专任教师较少,导致班容量扩大,学生众多,这就使得体育课后服务质量难以提升,从而使整体服务开展受到限制。2)参与主体多元,权责划分不明。体育活动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健康风险,且小学生由于天性好动,极易出现安全问题。课后体育服务虽然是家庭、学校和政府多主体共同参与,但学生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学校往往陷入被动,因而为了预防安全风险,体育课后服务也处处受限,这就容易使本该激烈角逐的体育活动失去了本来意义。3)服务监管不足,评价体系存缺。体育课后服务的服务主体是学校在职体育教师,而对课后服务进行监督管理的也是本校老师,由于该校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针对课后服务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教师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由于没有评价体系的不完整因而得不到有效监督。研究结论: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开展的体育课后服务对于学生个体发展、家庭教育支出以及教师薪资收入都有积极的效用,这一工作的开展有效的均衡了家校矛盾,缓解了家长的教育教育,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的减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针对当前体育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应对师资不足,学校可以适当引入社会组织如体育俱乐部等,共同参与课后服务;应对体育安全风险,可探索引入第三方保险公司参与其中,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学生保险费为学生投保,将可能的风险转移,从而避免家庭和学校的矛盾升级;应对课后服务监管不足,应当建立长效完整的评价体系,对课后服务进行考核评比,从而促进体育课后服务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素质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小学生不仅能够对相应的体育运动技能进行掌握,还需要对小学生的民族传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相应培养。由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例如将传统体育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而为了促使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小学体育游戏的作用,需要进行相应探究,且
<正>近年以来,随着我们国家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创新型大国,国内城市发展,各行各业各单位纷纷加入“争夺人才大战”的大潮流中,而企业作为人才争夺战的主体,既要千方百计争取人才,更要想法设法留住本企业的骨干人才,防止流失。本文采取问题导向的论述方式,对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展开分析,并从更新理念、健全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企业控制人才流失的主要做法。人才流失是企业发展中始终要面对的问题。
期刊
研究目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体育强国,这是新时代赋予中国体育事业的新定位和新使命,对于作为不可或缺的体育后备力量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长期以来,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问题仍令人担忧,而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存在放学时间与家长工作时间冲突的棘手问题,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并提出纲领性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访谈等方法,对课后延时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问题:政策及法律法规不健全,阻碍服务体系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缺失,服务效果甚微;转向目标不清晰,发展空间受限;评价机制不完善,抑制服务均衡发展;支持主体单一,服务吸引力弱化等。对策: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形成服务保障;完善实施方案及监管制度,提升发展质量;明确转向目标,推进统筹发展;建立合理评价机制,为发
随着政府财政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政府的采购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行政行为,加强政府采购行为监督机制的研究,对于完善政府采购环节、增强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政府采购监督环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采购监督制度缺陷、采购监督不到位、采购监督机制运行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从社会发展的整体形势来看,加强政府采购监督行为、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已成为当前政府财
研究目的:2017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2020年8月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都是近年来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大改革措施。前者旨在引导学校提供内容多元、具有可选择性的课后服务。随着各地相继推出课后服务举措,普遍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但从从实际开展层面来看,在课后服务政策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课后服务成为了课后写作业服务
目的探讨化脓性髋关节炎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难点和术后早期随访结果。方法本文分析了一系列连续的25个化脓性髋关节炎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均使用生物臼杯,12例患者有植骨。股骨侧均使用生物型固定,粗隆下截骨1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5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4年。结果平均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2.4提高到85.5;在末次随访,平均腿加长为36.1毫米,截骨愈合时间为3.8个月
会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农村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政策,更需要大批农村人才。但现实情况是农村人才流失情况严重,这极大影响了农业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村人才流失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支持农村教育等对策,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双减”政策的视角出发,剖析了武术运动融入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情况。文章认为体育课后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积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点半难题"与"校外培训机构混乱"问题增加了学生与家长的负担,课后体育延时服务作为课后延时服务一部分开展也有了一段时间,但尚不成熟,不同地区暴露出相同问题。本文通过访谈法、文献法、实地考察法对借以"体教融合"为契机对一线中小学的课后体育服务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均可通过"体教融合"的内容予以解决。开展课后体育延时服务的现实意义:(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健康水平的需要。"课后体育延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