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临床诊断为失眠症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探讨社会心理应激在失眠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1998年至今在我院神经科门诊和病房住院的287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失眠的失眠症患者(诊断标准是CCMD-3的失眠症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11例,女性176例,年龄15-74岁,平均37.2岁;用自编的失眠症危险因素调查表在初诊时采用问卷式方法调查社会心理应激和其他失眠危险因素。结果:287例患者中可问出病前有社会心理应激因素者136例(47.39%),男性45例,占男性患者的40.54%,女性91例,占女性患者的51.71%。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65)。2004年12月以前的调查中发现,当问及病前是否有不如意等事件发生的时候,部分患者不愿回答或回避此类问题。2005 年后改变问话方式,并给予更多的解释后,共采集病例44例,有明确社会心理应激者达30例(68.2%)。对应激因素进一步分类显示:躯体性因素48例(35.29%),多为躯体疾病迁延,未得到有效的治疗且满意的解释。心理性应激因素76例(55.88%),其中35(46.1%)为自感学习、工作压力过重。社会性应激因素12例(8.8%)。慢性应激102例(75%),急性应激34例(25%)。另经历2种应激因素者12 例(8.8%),91.2%的患者仅经历单一的应激事件。结论:慢性失眠患者大多病前有社会心理应激,且以慢性心理性应激为主,因此社会心理应激是慢性失眠症患者发病的重要诱因,慢性心理性应激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