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儿图式是奥地利行为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概念,这一概念用于描述能激起人们特殊行为模式的一系列婴儿的特征,比如大眼睛,小鼻子,小嘴巴,圆脸蛋等。这些可爱的特征能激起人们对婴儿的照顾动机,从而有利于后代的繁衍生存。已有很多研究对婴儿图式的存在进行了验证。例如在面对婴儿面孔时,大脑与奖赏加工相关的脑区被激活;在行为方面,婴儿图式程度越高的面孔越易被人评价为可爱。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种对婴儿图式的特殊反应有利于人们面对婴儿时做出恰当的行为,以利于人类的繁衍生存。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眼动技术,探索对婴儿面孔的视觉加工以及注意偏向。实验一共有36名未婚大学生参加,实验任务是自由观看72张面孔图片,其中36张为婴儿面孔图片,36张为成人面孔图片。自由观看的同时记录眼动数据,并着重考察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关键区域的加工。眼动任务完成后,要求被试对所有面孔进行行为评定,评定的内容有吸引度、喜爱程度,以及判断面孔人物的年龄。实验二的被试为38名未婚大学生,实验中同时呈现给被试2张面孔图片,一张为婴儿面孔一张为成人面孔,被试的任务同样是自由观看,实验二的条件分两种,一种是图片对呈现500ms,一种是呈现5000ms。前者是为了检测对不同面孔图片的反射性注意即早期注意偏向,而后者则是探索自主性注意即持续性注意。实验一的结果显示,相对成人面孔,人们在观看婴儿面孔时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观看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关键区域;并且在观看婴儿面孔时,首视点更多指向眼睛、鼻子,同时首视点的潜伏期也更短,即人们在观看婴儿面孔时在更短的时间内就开始主动对面孔进行探索。而在与行为评定进行相关分析时发现,对于成人面孔图片,如果被试对其年龄判断的越大,对眼睛、鼻子和嘴巴区域的注视时间的总和就越长。在婴儿面孔上则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实验二发现,无论是500ms还是5000ms的呈现条件下,女性都没有表现出对婴儿面孔的反射性注意,而男性则表现出对成人面孔的反射性注意。在将5000ms平均分为10等份进行注意偏向的时间进程分析时发现,无论女性还是男性被试,对婴儿面孔的注意均在早期出现逐步升高的现象,随后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差异在于,女性对婴儿图式的这种注意的增加发生的更早,而男性则稍晚。当注意稳定之后,女性表现出的是对婴儿图式的注意偏向,而男性则没有。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说明,人们在面对具有高生物重要性的婴儿面孔和成人面孔时,表现出行为层面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通过增加对婴儿面孔关键区域的注视时间来搜索信息;对婴儿面孔的主动探索发生的更快;对年龄较小的婴儿面孔的视觉加工不受婴儿年龄影响;男性对成人面孔存在反射性注意偏向;但无论男女,对婴儿面孔的注意均会在早期阶段上升,但女性对婴儿面孔注意的增加发生得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