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1919-)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以其怀疑、热情与洞察力,仔细地审视着一个分裂的文明。莱辛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笔触刻画了众多鲜明的女性形象,在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表现出极强的女性意识,“性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也增强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深度和影响力。莱辛众多的作品饱含了自己对西方女性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的深度思考,并通过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对女性意识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当代男女两性关系的分析。本文从女性意识的概念入手,并结合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莱辛在不同创作时期的四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力图从整体上把握莱辛对女性群体的塑造。本文按照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手法,概括并分析三类女性形象: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女性形象、充满母性意识的女性形象以及老年妇女形象。通过对其女性形象独特性的分析发现:莱辛塑造的女性形象与自己特殊的经历、所处的时代、历史和文化环境息息相关。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本文认为:莱辛不仅深切关注女性群体,而且对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前途、全人类的命运做出严肃的思考,并且为构建和谐的男女两性关系提供道德策略和方向。
其他文献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家庭主题小说是其艺术创作的主要成就。论文以福克纳的三部重要家庭小说《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和《我弥留之际》为研究
模糊性是语言的属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模糊语,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近年来,在从语用学角度研究语言的模糊性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外交语言的特点为简
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分析方法,尝试对美国现代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垂死的肉身》进行深入解读。   文学伦理学是一种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批评方法,兼有伦理学的性质,同时不脱离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视角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的批评方法,其文学批评实践紧密围绕文学作品中的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伦理关系的阐释和分析
随着国际间交际的加深,口译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做好口译,达成交际的成功是口译活动的目标所在。从古至今比较著名的中国传统十大翻译学说,成为文本翻译的指航灯。口译作为
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婚礼的成员》展现出了二十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中压制性的家庭空间、令人窒息的社会空间以及破灭的理想空间。生活在现实生存空间里的弗兰
在小说《赎罪》中,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通过对英国二战前后四个不同空间的切换,描写了主人公布里奥妮的赎罪历程。本文借助亨利·列斐伏尔和米歇尔·福柯的的空间理论
在世界文化格局向多元化转变的进程中,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必要手段,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方式,更是传递文化信息、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文化的方式。翻译在促进不同文化交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