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Siemens Magnetom Trio Tim 3.0 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临床型乳腺线圈和腹腔注射增强扫描技术,以人胰腺癌裸鼠原位模型为实验对象进行MRI成像研究,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人胰腺癌Panc-1裸鼠原位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人胰腺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为胰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一种稳定的肿瘤体内实验系统。材料和方法: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体外常规传代后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将皮下移植瘤细胞悬液植入20只BALB/c-nu/nu裸鼠的胰腺包膜下,构建人胰腺癌原位移植模型;通过MRI监测并记录肿瘤的成瘤率、成瘤时间及生长情况;于第7周末,所有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0只裸鼠接种后肿瘤生长迅速,至接种后27天成瘤率为100%(20/20),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胰腺低分化腺癌,并保持原发瘤的生物学特征。结论: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裸小鼠原位模型可以为胰腺癌的临床研究提供一个有效、稳定的体内实验体系,是胰腺癌体内研究理想动物模型。第二部分:经腹腔注射对比剂裸小鼠MRI增强扫描的实验研究目的:评价腹腔注射对比剂裸小鼠MRI增强扫描的可行性,选择适宜的增强扫描时相,以获得满意的裸鼠MRI图像。方法:采用Siemens Magnetom Trio Tim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使用临床型乳腺线圈对20只裸小鼠体部进行TSE-T1WI、TSE-T2WI平扫,然后经腹腔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后1.5min、3min、6min、9min及12min后,在相同参数条件下行连续增强扫描。测量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时相肝脏、左侧肾脏、左下肢肌肉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强化率。结果:在相同参数条件下,各时相肝脏、左肾、左下肢肌肉的信号强度均高于平扫(Dunnett—t检验,P值均<0.01),增强扫描各时相肝脏、左肾、左下肢肌肉强化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方差分析P值均大于0.05)。结论:采用经腹腔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后1.5min裸小鼠组织、器官信号即明显增高且持续时间长,表明腹腔注射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的MRI增强扫描方法。第三部分:人胰腺癌原位移植模型MRI增强扫描特征及病理对照研究目的:探讨人胰腺癌原位移植瘤的MRI增强扫描方法、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机制。材料和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及临床型乳腺线圈对30只胰腺癌裸鼠原位模型行冠状位及横断位TSE-T1WI,TSE-T2WI平扫后,经腹腔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后分别于1.5min、3min、6min、9min、12min行连续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时相肿瘤信号强度,计算强化率,分析MR图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术后四周末,30只裸鼠荷瘤成功率为100%,组织学检查符合胰腺低分化腺癌。与邻近组织信号相比,瘤灶平扫T1WI序列90%(27/30)呈均匀稍低信号,10%(3/30)信号欠均匀;T2WI序列80%(24/30)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斑片状更高或等信号区,20%(6/30)呈均匀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各时相瘤灶信号强度均明显高于平扫(P<0.01),各时相强化率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病理结果对照,MR强化明显区为供血丰富的肿瘤生长活跃区域,中央无强化区为坏死组织和(或)肿瘤细胞致密且毛细血管较少区域。结论:经腹腔注射对比剂后获得的原位移植瘤MRI动态增强图像,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有助于从病理学角度深入理解和解释动物模型的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