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acking模型融合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短时间内的交通流进行实时精准的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顺利完成智慧交通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交通流的时空相关性、随机性性及突变性在短时间内十分突出,路网中某个路段一旦发生异常交通情况,对上下游路段的交通都会造成影响。传统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因对交通流影响因素考虑过少或所使用的算法自身具有局限性等无法在交通流波动较大时进行准确的预测,没有办法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实时交通预测需求。本文在对已有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的热门策略Stacking,构建基于Stacking模型融合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实现对短时交通流更加精准、稳定的预测。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对断面交通数据的常用采集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详细阐述了断面交通数据的处理流程及相关方法,引入孤立森林算法来对异常的交通检测器数据进行识别。对采集到的SCATS断面交通数据进行质量分析,指出原始数据处理的必要性,并进行了对应的实例分析。(2)结合所采集的云南省玉溪市的城市交通资料,采集时间从2020年4月6日至2020年6月28日,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主要特性和时空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从时空相关性、时间、天气以及道路信息四个方面来构造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并利用最大信息系数法(MIC)对输入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选择。(3)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预测性能较好的SVM、随机森林、BP神经网络、XGBoost、GBDT及Light GBM分别建立了单一预测模型,并进行了结果对比分析。在对单一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基于“好而不同”的选择原则,选择其中合适的模型作为初级学习器,次级学习器均采用LASSO回归,构建出三种不同的两层结构Stacking预测模型对短时交通流进行预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三种Stacking模型预测性能都很好,在各项结果评价指标上都优于传统单一模型。其中,以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XGBoost及Light GBM作为初级学习器,以LASSO回归作为次级学习器所构建出的两层结构Stacking预测模型表现最为优异,可以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近年来,山体隧道的修建在极大的优化交通线路、提高人民出行效率的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安全忧患,隧道洞口段边坡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施工安全与后期使用,隧道边坡的稳定性是保证隧道洞口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隧道洞口段的边坡稳定性及其支护对于隧道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元蔓高速公路中曼延坡1号隧道进口为例,采用FLAC 3D软件分析其隧道洞口段边坡的稳定性,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工况下锚索框架梁的受
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电能储存设备和动力来源,是保障电动汽车安全高效行驶的重要基础,因此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完善的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中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和功率状态(State of Power,SOP)作为电池管理过程中必备的重要参数,关系着电动汽车电量和能量的分配问题。但由于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老化的影响而发生容量衰退和电池参数非线性变化,导致传统
变形分析的目的是利用数学模型对变形体的变形趋势进行预测,为变形体的结构健康分析和预警提供一定依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减小灾害的发生。常见的变形分析方法只考虑了监测点位的时间相关性,而未考虑监测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不能充分利用监测点之间的时空相关信息。Kriging插值、多项式插值等空间分析方法又只考虑了监测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忽略了监测点位的时间相关性。时空自回归模型在变形分析领域的使用
小汽车使用的快速增长加剧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不断地完善,然而在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中,公交出行比例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坚持发展低碳绿色出行,从小汽车用户群体中挖掘出潜在的公交使用者,逐步引导其向公交转移,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是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交通问题。本文采用昆明市小汽车用户出行调查数据,对小汽车用户的公交出行行为进行分析,并重点研究了小汽车用户
摒弃了传统全钢薄壁杆件焊接方式,轻量化客车车身骨架使用了轻质材料铝合金和高强度钢通过薄壁杆件连接而成,减轻了客车车身骨架重量,实现了节约能耗,降低排放的目的。但铝合金和高强度钢同时使用对传统的焊接接头的结构性能有所下降。为了保证客车车身达到轻量化的效果的同时并能改善轻量化车身骨架的强度、刚度以及疲劳等性能,本文从客车车身骨架连接接头入手,对车身骨架中典型的T-型连接接头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接
随着柴油机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柴油机缸内燃气泄漏、活塞-环组-缸套摩擦副润滑油消耗等密封问题也日益显著,密封性能已成为高效清洁柴油机研发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为此以一款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结合温度场试验研究,建立了活塞组件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仿真与试验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活塞组件结构参数对活塞-环组-缸套摩擦副密封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建立了活塞组件动力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行业突飞猛进,高速公路网络越来越密集,公路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穿越一个或多个煤系地层采空区。作为一种特殊的不良地质条件,煤层采空区具有软弱性及空间变异性,不仅对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产生破坏,还会对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营带来巨大潜在危害。因此,开展公路隧道穿越煤层采空区群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确保公路隧道安全通过采空区地段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召(夸)泸(
由于针对性标准和规范的匮乏,目前山区公路警告标志的设计和设置等技术方法主要依赖于经验和原则性规范的参考,鲜有研究聚焦于山区低等级公路的警告标志,基于驾驶人的认知和行为角度出发的警告标志设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研究也较罕见。而山区公路警告标志的设计、设置和有效性评价等工程实践亟需针对性的理论研究支撑,研究驾驶人对警告标志的认知和行为特性是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关键环节。因此,本课题通过对驾驶人的认知和行为
不同出行者在面对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出行时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态度,出行者对于出行时间的风险态度是影响出行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出行时间的可靠性是衡量交通系统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出行者而言,出行时间的可靠性具有价值。对出行时间风险态度和出行时间可靠性价值的研究是揭示交通行为机理、优化交通需求模型的重要基础。本文采用昆明市居民出行意愿调查数据,对通勤者出行时间风险态度的测度和影响因素以及出行时间风险态度
为了获得层状节理岩体中深埋隧洞围岩应力场的解析解,利用基于fmincon优化函数的障碍函数法求解隧洞边界向复平面内单位圆的映射函数,并根据地下工程可靠度理论建立映射收敛的结构失效准则。基于解析解的计算结果分析了直墙三心拱巷道的几何参数的变化对围岩应力引起的形状效应与尺寸效应。将节理近似为隧道周边的裂纹,分析了隧洞周边节理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应力强度因子由于裂纹倾角和位置变化的各向异性规律,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