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粪菌移植(FMT)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在FMT干预LPS诱导的大鼠ALI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5只雄性成年健康的SD大鼠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用腹腔内注射LPS的方法来创建大鼠的ALI模型,粪菌液灌胃作为干预的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实验选取的15只大鼠组别分为健康对照组(NS组)、模型实验组(LPS组)以及粪菌移植干预组(FMT组),各5只大鼠。向LPS组和FMT组大鼠的腹腔内按5mg/kg的剂量注射入LPS,即可制备ALI模型,在相同条件下NS组的大鼠给予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在本次造模工作完成24h后,FMT组给予自制粪菌液灌胃(10ml/kg,2次/d,共2d),NS组和LPS组给予灌胃无菌的生理盐水(2ml/次,2次/d,连续2天)。在干预完成24h后开始收集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液、肺组织及新鲜粪便标本。腹主动脉血液样本用于检测大鼠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PCO)的浓度检测;宏基因组分类测序分析粪便中的肠道菌群;肺组织用来测定肺湿/干质量比(W/D),HE染色比较各组肺组织镜下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实验法用于检测肺组织中NF-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法(Western blot)用于检测核Nrf2及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下游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S组相比,LPS组大鼠的肺W/D、HE染色肺损伤病理学评分均增高,Pa O2降低;血清中SOD含量减少,MDA、PCO含量增加[(47.13±3.27)vs(36.92±2.65)pg/ml、(5.99±0.37)vs(9.25±0.43)nmol/ml、(29.41±2.51)vs(43.88±3.65)pg/ml,均P<0.05];肺组织中核Nrf2、血红素氧合酶-1(H O-1)[(0.08±0.01)vs(0.17±0.03)、(0.09±0.02)vs(0.24±0.08)]相对表达增加(均P<0.05)。而经过FMT干预后,与LPS组比较,FMT组肺W/D、病理评分均降低,Pa O2上升;血清中SOD含量有所升高,MDA、PCO含量减低[(36.92±2.65)vs(57.37±3.37)pg/ml、(9.25±0.43)vs(7.76±0.45)nmol/ml、(43.88±3.65)vs(36.13±1.99)pg/ml,均P<0.05];肺组织中Nrf2、HO-1[(0.17±0.03)vs(0.36±0.06)、(0.24±0.08)vs(0.52±0.08),均P<0.05]相对表达明显增加。宏基因组测序显示LPS组肠道菌群的丰度、结构、多样性与其他组相比有差异,FMT组肠道菌群丰度、结构、多样性与NS组接近。结论:FMT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变化来作用于LPS诱导的ALI大鼠中的Keap1-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增加抗氧化应激反应,减少与LPS相关氧化损伤产物,从而减轻LPS诱导的大鼠ALI。
其他文献
背景: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是胰腺手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ISGPF)的定义,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术后胰瘘(POPF)被分级为A级到C级,其中A级胰瘘又被称为生化漏。本研究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56例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生化泄漏进展为B级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2月至2
目的:胰腺创伤(pancreatic trauma,PT)是指因外力作用而导致的胰腺损伤,其发生率虽低,但死亡率较高。目前针对胰腺创伤的救治措施主要为感染控制、出血抑制、病情发展限制等方面,而对于创伤后胰腺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尚无有效的治疗策略。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已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干细胞治疗仍受到其存活率和滞留率的影响。业已证实,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可为干细胞提供良好的
目的:在膝骨关节炎(KOA)的发生发展进程中,促炎因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尚不清楚其发病机理中涉及的特定靶标因子。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病变程度的KOA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5(IL-15)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及X线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或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KOA患者的膝关节软骨标本,共30例患者满足我们的纳入要求,根据患者手术之前的X片
目的:观察维生素D3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肥胖小鼠白色脂肪组织的影响,探讨其对脂肪细胞形态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5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126只,随机分为普通膳食组(CON,n=18)和高脂模型组(HFD,n=108),造模10周后,高脂模型组筛选出体重高于普通膳食组平均体重20%的肥胖小鼠进行后续干预,CON组小鼠继续予以普通膳食饲养。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小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
目的:通过医院临床诊断数据和诊疗资料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收治的住院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数据,明确:1.描述因中毒就诊治疗患者的人口学、临床流行病也及时间季节趋势;2.探索影响中毒就诊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3.建立中毒患者生存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同时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曾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住院的急性中毒患者的一般相关临床研究资料;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指标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术后感染、出血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9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根据有无感染分为非感染组(n=63)与感染组(n=27);又根据有无出血分为非出血组(n=71)与出血组(n=19)。(1)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出血组与非出血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时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血清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多态,分析血清Ang2作为SLE生物标志物的潜能,以及与疾病发生的关联,为揭示Ang2作为SLE可能的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纳入58例SLE患者和95例健康对照,分析Ang2浓度与患者临
目的:通过测定和分析哮喘小鼠肺组织中Rac1酶(Rac1)、白细胞介素-33(IL-33)和II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水平,观察给予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干预后,哮喘小鼠肺组织Rac1、IL-33及ILC2数目的变化,明确Rac1、IL-33和ILC2是否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过程及1,25-(OH)2-D3对哮喘小鼠肺组织Rac1、IL-33和ILC2的影响,
目的: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分离和纯化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烈性噬菌体,鉴定这些噬菌体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如基因组特征、形态学特征、裂解谱和抗菌效果等,从而筛选出可用于治疗性试验的噬菌体候选株;通过构建小鼠急、慢性肺部感染模型评估噬菌体在体内的抗菌活性,为开发新型抗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实验室菌株PAO1、ATCC27853、P
研究背景及目的:肝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CLD)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关键步骤,也是是制约临床预后的关键性因素。目前认为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是肝星状细胞(HSCs)的持续激活,引起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凋亡等均是激活HSCs的重要因素,这标志着通过抗炎、抗氧化,使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HSCs减少或失活是抗纤维化的主要目标。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促进组织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