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添加、增温和施用杀真菌剂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植被组成。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作用,与高寒草甸植物生存相关的非生物和生物因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能够改变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并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显著的影响。氮素和温度是限制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重要非生物因子,而病原真菌则是影响植物群落的重要生物因子。氮素添加和增温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已有诸多报道,但是目前很少有研究关注病原真菌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
  本研究依托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长期氮添加、增温以及施用杀真菌剂三因素交互实验。从群落水平、功能群水平(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草)以及物种水平(垂穗披碱草、线叶嵩草、披针叶黄华和小花草玉梅)上,分析非生物因子(氮素、温度)和生物因子(病原真菌)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地上部生物量、盖度、多度以及物种组成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冠层透光率、土壤pH和含水量等环境因子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地上部生物量、盖度和多度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氮添加处理下。整个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升高。这主要是由于氮添加显著提高了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地上部生物量,而豆科和杂草的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变化。整个群落和各功能群的地上部生物量在增温与施用杀真菌剂的处理下没有显著变化。另外,氮添加、增温与施用杀真菌剂对杂草植物小花草玉梅的地上部生物量具有明显的交互效应。
  (2)氮添加、增温以及施用杀真菌剂均没有改变整个群落的总盖度。氮添加显著提高了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盖度,施用杀真菌剂降低了豆科植物盖度。氮添加和增温对禾本科植物的盖度存在着明显的交互效应,具体表现为增温减弱了氮添加对禾本科植物盖度的促进作用。
  (3)氮添加提高了禾本科的多度,降低了豆科和杂草的多度,但对整个群落的多度没有显著影响。增温和施用杀真菌剂对整个群落以及各功能群的多度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施用杀真菌剂显著提高了小花草玉梅的多度,并且和氮添加及增温对小花草玉梅多度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这说明小花草玉梅的种群动态可能同时受到氮素、温度以及病原真菌的调节。氮添加显著改变了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群落组成,主要表现为氮添加之后禾本科植物相对多度上升,而豆科和杂草植物相对多度下降。
  (4)氮添加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而增温和施用杀真菌剂对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的影响。不过,氮添加、增温以及施用杀真菌剂对物种多样性存在着明显的交互效应,这三者交互加剧了物种多样性的丧失。这主要是由于氮添加、增温以及施用杀真菌剂缓解了氮素、温度以及病原真菌对植物的限制作用,减少了群落中限制因子的数目,降低了生态位维度。
  本研究揭示了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对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响应规律,探讨了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的潜在机制,为合理有效地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提供了补充与参考。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一个自动化和最大化的过程,而且对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的这些个人信息进行无期限地保存,以用来深度挖掘和机器分析。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对我们生活的渗透,个人信息在数字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不仅强调私权利的保护,也要允许公共领域对个人信息的利用,而且线上线下需要采取手段同时保护,尤其是网络侵权,线上泄露方式隐蔽,监管难度高,更值得思考如何采取措施保护个人信息。  在信息时代
农民生态素养提升是农民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方面,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社会进步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对农民生态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但是,当前农民生态素养提升面临着主体性、公共性、制度约束性和文化浸润性等方面的困境,这直接关系到乡村生态振兴,乃至乡村全面振兴的真正实效。因此,
学位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期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然而,随着脱贫进程的深入推进,贫困户精神贫困逐步成为农村社会健康发展和脱贫工作高效开展的“拦路虎”,影响预期脱贫效果。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必须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贫困户精神贫困诸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助力贫困户摆脱精神贫困,补齐精神之“钙”。本研究在马克思、恩格斯贫困
学位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吉祥图案题材广阔,表现形式繁多,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特色的图案体系,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本文从吉祥图案的语义表达入手,分析传统吉祥观念下现代标志的创新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吉祥图案的起源与发展、观念本质、分类、寓意、表现手法、艺术特点等方面,解读吉祥图案对标志设计可以起到启迪、借鉴和创新的作用。在标志设计中,继承和
学位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一般情况下指的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无法编码蛋白质但却具有重要功能的转录本。lncRNA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lncRNA被认为不仅与mRNA的表达调控相关,而且还与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物相关的疾病有联系。lncRNA在哺乳动物中有着大量的研究,相比之下,植物中lncRNA的研究则相对不足。  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用于预测lncRNA
中华锯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俗称樱花虾,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匙指虾科(Atyidae)、新米虾属(Neocaridina)。由于中华锯齿新米虾具有生长迅速,生命力顽强,发育周期短,容易饲养,繁殖力强等特点,因此是一种理想的的实验材料。由于个体小巧,经过人工培育已获得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各国政府和学术界。乃至普通民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海拔最高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其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密切相关,被誉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最低处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处,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重要的水汽源,是
学位
全球有超过50%的有机碳储存在30cm以下的深层土壤中,虽然深层土壤CO2排放相对表层土壤较低,但是由于较大的有机碳储量,其碳库的微小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大气CO2浓度。由于物理化学保护和低O2浓度等特性,深层土壤有机碳相对稳定。不过一旦深层土壤暴露到表面,深层土壤有机碳则对环境扰动非常敏感。但是,深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对于环境扰动的响应研究还较少。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由中亚、
学位
人类活动对全球氮(N)循环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壤氮输入已经超过了生态系统自然固定的氮。大多数人为输入的氮以NH4+的形式进入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通过硝化过程将NH4+转化为可移动的NO3-,这可能导致NO3-淋洗进入河流、地下水或导致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排放。氨氧化作用通过氨单加氧酶(Ammonia monooxygenase),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是硝化作用的第一
学位
据IPCC(2013)预测,全球气温本世纪末将上升0.9~5.4℃,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带增幅最大。C02和N20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N20主要源自化肥的施用。同时,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将伴随着降水的变化。气温升高、生态系统氮素含量的增加以及降水变化都会对生物圈与大气之间C02的交换产生重要影响。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最大的场所,土壤碳的微小变化将会对大气C02产生深远影响。青藏高原属于典型的高寒生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