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门课程在很多学校属于无效实施甚至零实施的状态,这种状况在进城就业农民子女学校尤为突出。在此,将初中生物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自然维度为切入点进行整合,以期将生物作为学科样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从理论层面了解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现状及策略。通过研究发现:前人大多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某一方面的内容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所做的整合缺乏系统性、可持续性。 其次,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取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掌握初中生物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两类课程的理论依据。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贵阳市六个区的12所进城就业农民子女学校的708名初中学生和17位生物教师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全面了解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实施情况。二是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方式对12所学校中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密切相关的教师和校长进行深度访谈。三是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两类课程的相关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如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等。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初中生物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贵阳市进城就业农民子女学校未能得到有效实施;第二,初中生物学课程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重合部分。 再次,采用社区调查法,挖掘进城就业农民子女的生活背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取和设计课程内容。最终课程内容围绕“环境美化、健康安全、感恩拥有、拥抱社会”四个版块展开,设计出大量具体的整合课程案例。 最后,以实践检验课程设计。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修正课程设计,通过实践发现: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进城就业子女学校常态实施的有效途径。这一模式和策略已通过实践案例,在一定范围内验证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