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遭受罕遇地震作用时,结构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弹塑性变形,并且变形会集中在薄弱层。黏滞阻尼器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言,黏滞阻尼器一般是在结构某跨或者某几跨从底层到顶层布置,这种布置方式所用的黏滞阻尼器数量较多。和钢框架结构相比,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间变形相对较小,尤其是对于发生剪切变形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言,结构的上部层间变形会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遭受罕遇地震作用时,结构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弹塑性变形,并且变形会集中在薄弱层。黏滞阻尼器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言,黏滞阻尼器一般是在结构某跨或者某几跨从底层到顶层布置,这种布置方式所用的黏滞阻尼器数量较多。和钢框架结构相比,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间变形相对较小,尤其是对于发生剪切变形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言,结构的上部层间变形会越来越小。黏滞阻尼器是一种速度型阻尼器,将其沿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度满布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出阻尼器的减震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薄弱层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变形集中的楼层,在薄弱层布置黏滞阻尼器能够提高其减震效率。本文主要研究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薄若层布置黏滞阻尼器时结构的受力性能,并和阻尼器满布的情况进行对比。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建立薄弱层布置黏滞阻尼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阻尼器参数C和α的变化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同时将结构的位移响应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较为吻合。(2)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空间结构,通过罕遇地震下的地震响应分析找出结构的薄弱层位置。对薄弱层布置黏滞阻尼器,进行多遇地震以及罕遇地震下的动力时程分析,与无控结构和阻尼器满布的减震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针对薄弱层布置黏滞阻尼器对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3)采取位移放大系数较高的黏滞阻尼器布置机构,通过放大阻尼器的工作效率对减震结构进行优化。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并与无控结构和满布阻尼器的减震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减震效果良好,很大程度降低了阻尼器的使用数量。
其他文献
过去的20年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传统村落的角色定位由发掘保护为主转变为保护传承为主。街巷空间作为室外公共交往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功能与文化的需求,其空间形态往往体现出对地域气候强烈的适应性,这一点在传统村落街巷空间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但在如今的现代村落街巷建设中,由于经济成本、用地问题等各方面的原因,现代村落街巷建设呈现出街巷空间组成模式化、功能单一、生态性差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无法满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结构功能复杂的建筑不断涌现,建筑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随建筑的规模变大而变大,因而减少建筑火灾带来的损失就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减少人民生命安全损失方面。本文围绕写字楼建筑案例,根据其建筑功能特点及建筑防火设计特点,引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与BIM等相关技术,利用BIM、RFID、消防疏散、疏散标志、疏散诱导系统等最新科学理论。
随着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地铁站内所需的基础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休憩设施作为地铁站内服务设施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国地铁站内因休憩设施不足或缺失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现象时常发生。论文以弹性设计理论为基础,运用TRIZ发明原理,致力于解决地铁站内休憩设施的设置既不影响人流疏散又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二者之间的矛盾。论文首先对弹性设计及TRIZ理论的概念、内容及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弹性设计
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式太阳房广泛应用于我国太阳能丰富地区,由于其受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双波动外扰影响,导致附加阳光间型被动房热负荷波动较大,传统稳态算法难以满足计算精度要求,需采用动态算法,而已有的科研软件如Dest、Energyplus、Trsnsy等模拟软件上手难度大、建模过程复杂等原因难以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此,本研究建立了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建筑传热模型,分析了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建
上软下硬地层条件下的大跨、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施工难度大、风险高,特别是在上覆软土地层较厚的情况下,隧道拱顶围岩的自稳能力差,难以形成有效的支撑体系。车站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容易导致上覆地层产生较大变形,进而诱发地表过大沉降,影响地面交通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开展上软下硬地层条件下的地铁车站暗挖施工方案比选及施工稳定性的研究意义重大。论文以贵阳地铁3号线北京路站工程为依托,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
随着桥梁事业的不断发展,异形拱桥因其结构独特新颖,在桥梁美学发展的带动下,发展尤为迅速,涌现了一大批形式各异的异形拱桥。本文研究对象为一非对称空间异形拱梁组合桥,该桥位于“S”曲线上,采用“以折代曲”理念设计为折线型,本文以该桥为依托,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基于静力分析研究了各荷载对该桥静力特性的影响情况,进一步展开稳定性、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分析总结了折角大小、折角位置和拉索直径三个因素
微藻生物质是一种拥有广阔前景的生物能源,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普通小球藻FACHB-25为研究对象,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对其辐射,筛选出生长速率快、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优势藻株,并就其光合性能、细胞组分等与原始藻株进行对比。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各藻株在基因水平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和基因表达分析,比选出絮凝采收小球藻的最优方案,并进行发酵制备乙醇实验,为后续微藻制备乙醇工业化运行提供依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中重点保护、开发的对象。在国内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方兴未艾的今天,“千街一面”的情况仍不少见,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特色如何通过景观更新设计展现出来,是我们当下需要深思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论文从市井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索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更新设计中得以展现地域特色的方法。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现状的总结和发展历程的梳理,结
基于BIM技术下的建筑设计实践仍然是建筑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本文结合BIM技术的市场应用端,BIM技术在“正向设计”的应用较为困难,抛开政策因素,大环境因素不谈,其主要原因在于BIM设计平台的应用门槛偏高。目前普遍认知通常把CAD到BIM转化的过程类比成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纸上制图到CAD计算机复制制图的阶段。笔者通过从手工制图到CAD辅助设计,变的只是建筑师画图的效率,二维图形模式下的建筑设
MEMS火工品是支撑新一代微型化武器和智能化弹药发展的关键基础技术,微尺度装药作为MEMS火工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武器弹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作战效能有重大影响。爆压是表征微尺度装药输出性能的关键参数,微尺度装药的爆压测试已成为MEMS火工品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工程化应用的前提。本文围绕MEMS火工品微尺度装药的爆炸输出的高压力测试需求,设计、制作并测试了h-BN/石墨烯/h-BN高压力传感器。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