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重视,燃煤电厂的烟气净化技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上已经开发出了比较成熟的NO、SO2脱除技术并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电厂排放的超细颗粒物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电凝并技术是脱除小颗粒的有效方法,也是国内外气溶胶研究的热点。采用脉冲供电的电凝并技术除了对小颗粒有较好的荷电效果,同时由于脉冲电源的特殊性,脉冲放电可以将烟气中的NO、SO2转化成其它易被溶液吸收的成分,因
【机 构】
:
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重视,燃煤电厂的烟气净化技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上已经开发出了比较成熟的NO、SO2脱除技术并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电厂排放的超细颗粒物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电凝并技术是脱除小颗粒的有效方法,也是国内外气溶胶研究的热点。采用脉冲供电的电凝并技术除了对小颗粒有较好的荷电效果,同时由于脉冲电源的特殊性,脉冲放电可以将烟气中的NO、SO2转化成其它易被溶液吸收的成分,因此可以考虑在同一个脉冲电晕放电反应器内同时将烟气中颗粒物凝并团聚并氧化转化NO、SO2,将该技术和传统的液相吸收洗涤技术相结合,可提高燃煤电厂烟气中粉尘、NO、SO2等污染物的脱除效率,使除尘、脱硫、脱硝的一体化成为可能,从而降低燃煤电厂烟气净化的成本。
本文首先对NO、SO2的脱除技术,尤其是脉冲放电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并对本文中所使用的“脉冲放电协同转化烟气中的NO、SO2”的实验系统做了介绍。
本文对脉冲放电转化NO、SO2的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使用两种方案对脉冲放电转化NO、SO2进行研究:(1)NO、SO2单独存在于反应器中时,脉冲放电对NO、SO2的转化作用。在这一部分实验中,主要讨论了脉冲放电参数(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脉冲放电电极数目)、停留时间、烟气湿度、气体初始浓度以及飞灰的加入对其转化效率的影响。(2)NO、SO2同时存在时,脉冲放电对NO、SO2的转化作用。在方案(1)的基础上,本部分实验还考虑了NO、SO2对彼此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方案(1)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脉冲峰压、脉冲频率、增加放电电极数目、停留时间可以显著提高NO、SO2转化效率,提高烟气湿度可以大大提高SO2的转化效率,但对NO的转化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气体初始浓度的增加,NO、SO2转化效率降低;随着飞灰浓度的增加,NO、SO2转化效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添加水蒸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O2的转化效率,但是对NO转化效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O浓度升高会降低SO2的转化效率,但SO2的浓度变化对NO的影响不大。最后,本文对脉冲放电转化NO、SO2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在本实验系统下,能耗为18W·h/m3时,初始浓度为300ppm左右的NO、SO2的转化效率可分别达到50%、65%;当能耗为9.3W·h/m3时,NO、SO2转化效率分别为40%、50%。
其他文献
知行合一,将理学思想付诸实践,主张学术与政事并举,是宋代士大夫尤其是道学中人表现出来的较为突出的时代风格。黄榦是宋代朱子后学典型代表,士大夫生活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其选择道学作为终身追求,原因较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黄榦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际遇决定的。宋代道学的兴盛,其代表性大儒所在的地方社会更成了道学传播的重要地域,朱熹所在福建便以朱子学传播为主。在福建,因地域优势,士人大驰心于朱子学,黄榦便也是在这
翼手目动物,俗称蝙蝠,是唯一具备真正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类群。蝙蝠的数量庞大,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类群。此外,蝙蝠的食性分化显著,包括食虫、食果、食蜜、食肉、食鱼、吸血、杂食等食性。伴随着食性的分化,蝙蝠在化学感知和消化系统等方面产生了许多适应性的特征。本文通过研究三种食性相关的基因 (苦味受体基因、甜味受体基因和海藻糖酶基因)在蝙蝠中的分子进化历史,试图揭示蝙蝠食性适应的分子进化机制。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是机体内最严重的DNA损伤类型之一。如果双链断裂不能及时修复,则有可能导致DNA片段缺失、插入,染色体重排和易位,造成基因组不稳定,最终诱使细胞发生癌变或死亡。双链断裂修复的机制在进化上比较保守,无论是在酵母还是高等真核生物中,细胞主要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是细胞最具毒性的DNA损伤类型之一。DNA 双链断裂主要通过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两条途径进行修复。同源重组修复需要一段同源序列作为模板引导损伤序列修复,产生的修复产物是相对精准。同源重组缺陷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物质之一,作为核酸和细胞膜的基本关键成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土壤中的大部分磷酸盐不容易被植物根系生物利用。本研究利用能将不溶性磷酸盐转化为可溶性磷酸盐的植物促生长菌(PGPB)处理菠萝植株的土壤,并对其基因型反应进行了研究。我们采用改进的 Pikovsky 方法,即利用国家植物研究所磷酸盐生长培养基(NBRIP),从3 个不同凤梨田区域采集 3份土壤样品,分离鉴定能够在体外溶解
创口敷料的选择对皮肤创伤的愈合时间和治愈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细菌纳米纤维素(Bacterial nanocellulose, BNC)作为医用敷料时功能单一,无主动促进创伤愈合的不足,通过复合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SA)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同时以硼酸(Boric acid, BA)作为交联剂和抑菌剂,以期得到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促凝血
骨损伤和骨缺损是非常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由创伤,肿瘤,骨质疏松和感染等引起的。对于这些临床问题,组织工程支架的移植有希望成为骨组织再生的一种治疗方案。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需要具有天然细胞外基质(ECM)的结构,以便为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营造出一种三维的微环境。在天然骨组织中,ECM主要由具有多级结构的有序矿化胶原纤维束所组成,这种各向异性的结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细胞的渗透。 本实验基于静电纺丝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早期癌症临床诊断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灵敏性和良好的组织穿透性。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钆喷酸葡胺作MRI造影剂,其纵向弛豫率(r1)为3.5 mM-1s-1,造影效果仍有待提高。研究表明,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如基于Gd和Mn的纳米粒子具有比钆螯合物更高的r1值,并且纳米粒子的粒径越小,r1值越高。因此,制备超小金属
性发育是个体成熟并获得生殖能力的重要过程,性发育的起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的调控机制依赖于多条信号通路组成的关键基因网络。本课题组前期的实验中利用小鼠染色体QTL定位已经证明了Mir-505-3p是一个能够影响性发育起始的关键基因,在GT1-7细胞中确定了Mir-505的靶基因SF2,并且Mir-505抑制 SF2的表达,而与性发育相关的GnRH、Kiss1、Gpr54等基因也受到这两个基因的调
采用自然工质CO2的跨临界循环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提高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系统性能是推广此技术应用的关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重点分析了CO2专用润滑油PAG及CO2/PAG混合物性能、超临界CO2冷却换热的机理、新型气体冷却器换热性能及其对CO2跨临界水-水热泵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⑴对润滑油基本参数的不同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利用已知润滑油烷基苯的数据,提出了便于工程应用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