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Fe中缺陷与富Cu纳米团簇交互作用的原子模拟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金的析出强化是金属材料提高力学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析出的沉淀团簇显著影响材料的塑性和强度,晶粒长大和再结晶行为,以及断裂行为等。Cu由于在α-Fe中较低的溶解度,常以析出团簇的形式存在于α-Fe基体中,是钢铁材料中较为常见的强化相,例如新型高强度低合金钢拥有优异强度性能,主要贡献来自富Cu析出团簇引起的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另外富Cu团簇也多被用来提高钢铁材料的抗断裂性能。微观机理决定宏观行为,富Cu团簇影响材料的性能是与基体内的微观缺陷相互作用的宏观体现,其中强度与团簇对位错阻碍能力是相关的,晶粒细化与团簇对晶界迁移的钉扎作用是相关的,断裂性能则与团簇对裂纹扩展的影响是相关的。因此,研究α-Fe微观缺陷的运动性质及其与富Cu团簇的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有助于理解材料宏观性能和设计更符合应用环境的钢铁材料。分子动力学作为微纳尺度的模拟方法,有效地对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近些年已逐渐成为材料微观机理研究重要方法之一。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α-Fe中典型的缺陷运动,包括位错滑移运动,晶界剪切耦合运动和微裂纹扩展以及这些缺陷与富Cu团簇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相关参数对缺陷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模拟了α-Fe中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滑移运动,讨论了剪切应力与温度对位错运动速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和施加应力条件下,α-Fe中刃型和螺型位错均做匀速滑移运动。温度一定时,位错的运动速度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升高。刃型和螺型位错运动速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相反,刃型位错处于粘性拖曳阶段,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螺型位错处于热激活阶段,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位错运动与富Cu团簇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位错引起团簇发生BCC-FCC或HCP的结构转变。位错脱离纯Cu团簇束缚时,对于小于临界尺寸4 nm的团簇,团簇结构恢复为以BCC结构为主,而大于临界尺寸的纯Cu团簇则保留位错位于团簇中时(阶段Ⅲ)的结构。Cu Fe混合团簇与位错的相互作用规律与4 nm以下纯Cu团簇一致。Cu Ni混合团簇中Ni壳促进了团簇的结构转变,降低了团簇结构转变的临界尺寸。计算了团簇对位错运动的临界应力,其大小与位错脱离团簇后(阶段Ⅴ)中团簇FCC和HCP结构的原子份数相关,FCC和HCP结构的原子份数越大,团簇的临界应力越大。(2)模拟了α-Fe中[110]倾转轴的两个对称倾转晶界,Σ9[110](221)和Σ17[110](223)晶界剪切耦合运动,并讨论了温度与应变速率对耦合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晶界的迁移方向是相反的,温度的影响在于高温时剪切耦合运动会伴随着晶界的滑移运动;应变速率对晶界的剪切耦合运动几乎没有影响。通过模拟结果计算了两种晶界剪切耦合运动的耦合因子,并建立了BCC金属中[110]倾转轴的对称倾转晶界剪切耦合运动与位错类型(<100>和<111>)相关的耦合因子的几何模型,经过验证以及结构单元分析,Σ9(221)和Σ17(223)晶界剪切耦合均属于<111>模式。研究了晶界剪切耦合运动富Cu团簇相互作用,团簇在一定程度上对晶界的迁移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团簇的尺寸越大,对晶界的束缚和阻碍能力越强。晶界会引起团簇发生由球形向椭球形的形状转变和由BCC向FCC,HCP或者无法识别的结构转变,1-3 nm尺寸的团簇在相互作用之后发生一定程度上的结构恢复,而4 nm团簇则保留转变后的结构。Cu Ni混合团簇中Ni壳增强了团簇对晶界迁移的阻碍能力。(3)模拟了拉伸条件下,[100](001),[110](001),[111](112)三种不同取向裂纹的扩展过程,并讨论了温度对[100](001)裂纹扩展过程的影响。三种裂纹均通过孪生机制释放裂纹尖端应力,其中[100](001)裂纹扩展为[110](110)孪生,而[110](001)和[111](112)裂纹为[111](112)孪生。[100](001)裂纹在高温条件下由于位错的双交滑移行为产生阶梯状的孪晶界,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峰值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通过模拟分析了[110](001)裂纹扩展与富Cu团簇的相互作用,讨论了裂纹扩展方向和与裂纹呈45°方向两个位置的纯Cu团簇对相互作用过程的影响。团簇影响孪生,改变不全位错的滑移面,进而影响裂纹的扩展。对比两个位置的团簇裂纹的长度,裂纹扩展方向上的团簇展现出更好的抗断裂性能。解释了RPV钢与含Cu钢中Cu团簇对断裂性能的不同影响,Cu团簇的尺寸较小和服役温度较高是RPV钢Cu致脆化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采用高能发射药及高装填密度装药技术是提高火炮初速的主要技术手段,部分切口多孔长杆状药既保持了传统多孔粒状药具有良好的增面性能又具有长杆状药点传火性能好、装填密度高的优点。对于火药较长的长径比过大的不合理切口火药,容易导致孔内外压力差过大引发火药胀裂;孔内火药气体速度大,内孔侵蚀燃烧现象将非常明显,进而影响火炮内弹道性能。为了得到合理的切口参数并分析太根发射药部分切口多孔长杆状药的内弹道性能,为该型
隔转鸭舵式旋转稳定修正组件,因其效费比高、研制周期相对较短、充分利用库存弹药等特点,成为了国内外精确打击弹药研究方面的一大热点。受发射平台与弹丸飞行稳定性限制,旋转稳定修正炮弹的修正效能有限。对弹丸稳定性、修正策略或制导控制算法的研究与优化是旋转稳定修正炮弹研究的关键,而可靠的动力学模型与参数辨识是稳定性分析与制导控制算法研究的前提。本文以固定鸭舵式双旋二维修正弹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飞行稳定性及其影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具备高效的突防和快速响应能力,其在军事领域的巨大战略价值已经得到世界军事强国的广泛关注。当飞行器以高超声速在临近空间巡航时将面临巨大的气动阻力和严峻的气动加热环境。当热防护设计不合理时,严峻的气动加热造成的烧蚀将会改变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这甚至威胁到飞行的成败;另一方面,巨大的气动阻力对飞行动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也限制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速度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高超声速飞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教育意识的提高,音乐教育备受关注。特别是将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与初中音乐教学相结合,成为教学关注的重点。目前,很多音乐教育者一直在研究民族音乐与音乐教学相互联系,使得初中音乐教学更具有民族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还能提升教师的民族音乐素养,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综合品质。
现代战争形式的逐渐改变使得新一代坦克的射击精度、炮口动能、机动能力和使用条件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弹丸穿甲威力的提高,发射载荷、炮口动能和炮口动量均显著增大,火炮的振动特性更加凸显;另外为了适应高机动性的要求,减轻坦克重量并提高坦克的行驶速度,尤其是行进间射击时的行驶速度使得路面对坦克的激励急剧增大。这些都使坦克及火炮的非线性动力学规律越趋复杂,加剧了坦克机动性与行进间射击精度的矛盾。现有的设计
本文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igh current pulsed beam irradiation,HCPEB)辐照技术对钛合金和纯镍两种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合金化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三维激光扫描显微镜(3D LSM)等表征手段对辐照合金化后表层的微观结构状态进行表征,测试了合金化样品的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及电化学腐蚀性能,通过建立微观结构
作为传统炮射旋转弹丸低成本精确化改造的重要思路,隔转鸭舵式弹道修正弹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精确打击弹药的研究热点。其中,作为弹道修正的执行机构,鸭舵的滚转姿态探测与控制是实现弹道修正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隔转鸭舵式弹道修正弹鸭舵滚转系统具有双旋耦合、非线性、转速时变、弹体高旋、外部随机扰动、小体积等复杂特点,加上低成本限制下传感器的精度、信息量以及抗干扰能力均有限,给鸭舵滚转控制研究提出了难题。为此,本文
钙钛矿是由俄罗斯矿物学家于19世纪40年代在钛酸钙矿物中发现的一种晶体结构,拥有该结构的化合物在光、磁、电、超导等领域都有着很重要的贡献。近十年,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光电特性而获得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等应用中。但是,该材料的稳定性较差,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其稳定性必须加以提高。该材料的稳定性差主要来源于离子长程定向迁移现象,根据电磁感应可知,该迁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
目的 探讨真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中耳分泌物Toll样受体2(TLR2)、TLR4蛋白表达与信使RNA(mRNA)水平。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真菌性中耳炎患者102例(病例组),无外耳道感染的耳硬化症患者4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术中采集病例组中耳肉芽组织标本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