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为载体的人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对人乳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以及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基因载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上应用血管内皮抑素基因治疗乳腺癌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应用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在15只BALB/C-nu/nu裸小鼠(雌性,4-6周龄)鼠蹊部建立人乳腺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当移植瘤长至平均直径约4mm时,将裸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只,对照组5只。实验组,于移植瘤病灶局部注射5×10~9vg 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为载体的人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的空病毒。每隔一周重复给药一次,共局部给药三次。每两天称量一次裸小鼠体重,并分别测量肿瘤的长径和短径,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以观察肿瘤生长的速度和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对乳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影响。第一次给药后28天,即接种细胞后第40天处死全部实验组和对照组裸小鼠,收集15例移植瘤的组织标本。标本的1/4部分行冰冻切片,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基因的转染情况。标本其余3/4部分行常规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特征,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31和VEGF,以检测肿瘤组织中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血管内皮抑素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标准。结果:(1)人乳腺癌细胞MCF-7在体外培养中生长情况良好,呈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具有恶性肿瘤生长的特点。(2)人乳腺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裸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接种细胞10日后,均可于移植部位触及明显肿块,成瘤率达100%,平均成瘤时间为8天。(3)应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携带的人血管内皮抑素基因(rAAV2-hEndo)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肿瘤体积无明显差别;接受治疗第七天后,实验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肿瘤体积差别逐渐增大;实验结束时抑瘤率为66.09%。(4)动物实验过程中,无一例裸小鼠意外死亡,未发现裸小鼠有病毒感染症状。(5)荧光显微镜下,肿瘤组织中检见大部分肿瘤细胞可激发出黄绿色荧光,提示腺相关病毒携带的血管内皮抑素基因转染靶细胞。(6)移植瘤巨检,实验组肿瘤体积平均为672.40±232.14mm~3,对照组肿瘤体积平均为1982.76±257.91mm~3,差别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HE染片中,移植瘤呈现典型的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特征。(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实验组MVD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VEGF的表达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MVD与VEGF的表达均呈现正相关(均P<0.05,r分别为0.75和0.92)。结论:(1)人肿瘤细胞/裸小鼠系统是较为理想的人体肿瘤异种移植的动物模型。(2)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率较高,相对安全,可能成为基因治疗肿瘤的理想载体之一。(3)以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为载体的人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可抑制人乳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微血管生成,下调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为基因治疗人乳腺癌的临床可行性提供了初步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