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手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广阔,却面临人才缺失、技艺失传危机。人才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如何培养一批深谙技艺之法和工匠精神的传承人以及如何解决传承人的生存就业问题是实现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保护与创新的需要。对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倡导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来破解这一问题。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包含企业型、院校型、传统作坊型和联盟型四种。考虑到职业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职业人”为目的的教育特质,能成群成簇的培养人才,全国各地现已建立了上百所院校型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强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传授技艺,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技术开发,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团队水平和推动职业院校形成办学特色。因此,本研究将视角放在了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研究,并选取了被列为“首批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示范点”的湖南省吉首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叶水云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现状,对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科学化建设和内涵式发展,地方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水平提高、办学特色形成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情境学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系统组织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构成要素、主要功能以及有效运行的内外部条件,构建了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的实现机理,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个案研究和非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湘西职院叶水云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发展历程、构成要素、定位与共同愿景、工作室运行的内部管理、工作室运行的外部管理以及运行效果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研究中发现:湖南湘西职院叶水云技能大师工作室教育实务管理初见成效、运行的外部条件较为充分、社会引领效应凸显。但湖南湘西职院叶水云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困境:第一,外部支持系统不健全,包括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团体(组织)缺乏与工作室合作的互动机制。第二,内部运行管理有缺失,体现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人才培养环节缺位。这些问题阻碍了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内外部支持条件不够充足,而这与传统手工技艺的特质及社会观念的影响密切相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研究在借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刘爱云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改善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构建行政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外部支持系统。第二,完善工作室自身运行系统,包括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自我评价、整合工作室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完善工作室管理模式和依据工作需要,配备专职人员等几个方面。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