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生儿一病房及二病房新生儿肺炎患儿2014-2016年痰培养的细菌分布、药敏变迁及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_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科患儿的病原菌的分布、药敏状况变迁规律;分析我院新生儿一病房、新生儿二病房患儿痰培养及其特点,探讨两者细菌分布、药敏状况等的区别,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新生儿一病房及二病房住院,明确诊断为新生儿肺炎,且行两次及以上痰培养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比一病房与二病房送检痰标本的菌群分布情况及构成比、主要感染细菌感染率变化、对常用抗生素药敏结果的分析,探讨入院后常见病原菌的变迁与耐药。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我院新生儿一病房、新生儿二病房2014年01月至2016年12月感染患儿的痰培养细菌分布和药敏变迁有以下特点:1.痰培养病原菌比较:(1)两病房患儿入院时痰培养检出的前几位细菌分别为新一:肺炎克雷伯菌(25%,其中多重耐药3.6%)、金黄色葡萄球菌(16.4%,其中多重耐药5.5%)、鲍曼不动杆菌(14.5%)、大肠埃希氏菌(10.9%,其中多重耐药1.8%),新二:肺炎克雷伯菌(35%,其中多重耐药2.5%)、金黄色葡萄球菌(15%,其中多重耐药10%)、大肠埃希氏菌(15%,其中多重耐药15%)、阴沟肠杆菌(10%),(X2=17.874,p=0.596>0.05),无统计学差异;(2)入院48小时后痰培养致病菌均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前几位的细菌分别是新一:肺炎克雷伯菌(25.7%,其中多重耐药7.1%)、大肠埃希氏菌(21.4%,其中多重耐药7.1%)、鲍曼不动杆菌(11.4%)、金黄色葡萄球菌(10%),新二:肺炎克雷伯菌(35.7%,其中多重耐药3.6%)、大肠埃希氏菌(23.2%,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2.5%)、阴沟肠杆菌(10.7%,其中多重耐药1.8%);入院48小时后新一与新二常见菌群总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20.908,p=0.230>0.05);(3)两病房患儿各自入院时与入院48小时后几种常见细菌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新一:肺炎克雷伯菌p=0.525>0.05,大肠埃希菌p=0.151>0.05,鲍曼不动杆菌p=0.604>0.05;新二:肺炎克雷伯菌p=1,大肠埃希菌p=0.437>0.05,鲍曼不动杆菌p=0.297>0.05)。两病房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461>0.05),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368>0.05);2.痰培养药敏结果:(1)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尤其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高(60%-90%);(2)新二患儿入院时大肠埃希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对绝大部分常见抗生素完全耐药,仅对阿米卡星无耐药;(3)新一与新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入院时及入院48小时后均无显著差异,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对阿莫西林棒酸及氨苄西林等耐药,对阿莫西林棒酸耐药率较高(均>65%),而对万古霉素、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未见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对氨曲南及阿莫西林棒酸等耐药性较高。结论目前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儿科医师应重点监测患儿临床表现,动态随访血常规、CRP、PCT等检查,密切随访痰培养。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痰培养药敏试验辅助选择用药,同时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同时加强手卫生管理,无菌操作观念及对器械的严格消毒;建立全方位的感染控制干预机制,开展一系列的感染控制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用携带Islet-1的慢病毒感染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并诱导其向心肌细胞特异分化。在此条件下,通过影响Akt的活性,检测心肌早期发育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来探讨Akt在此特化
目的:  探讨血清、胸腔积液中CYFRA21-1的含量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通过化学发光法分析19例恶性积液患者、18例结核性积液和20例其他炎性积液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淋病奈瑟菌(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现状;采用淋球菌多抗原序列分型(Neisseria gonorrhoeae multiantigen sequence typing,NG-MAST)分子分型的方法结
[目的]   筛选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的miRNAs作为候选标志物,验证其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评价血清中候选miRNAs表达对于结直肠癌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
目的:   初步构建河南省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老师的准入指标体系。   方法:   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参考本科护生的核心能力及临床实践目标的相关研究
[目的]   1.分析5岁以上哮喘患儿与5岁以下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差异。   2.分析5岁以上哮喘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患儿的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差异。   3.对差异表达
研究背景与目的: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婴儿期常见的皮肤病,65%的AD在18月内发病,婴儿期AD皮损分布特点包括:头皮、面部、躯干和四肢伸侧,以皮肤剧烈瘙痒和干燥为突出特点,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且AD的早期发病,预示患儿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及结膜炎可能性增加。尽管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大家公认AD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目前AD的治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现状;探讨其与共情能力、人格特征、工作投入的相关性;分析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预防和应对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的发生发
目的归纳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征、诊治经验,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把握手术指征,以降低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我院心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 Lp)、血小板膜GPI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 LEPR)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寻找与早发冠心病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