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湖北八所高校为例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流行语备受大学生青睐,对其思想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判断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程度,探讨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具体途径,就成为政界和学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第二章,网络流行语的基本理论分析。在对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及特征、形式与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五个理论依据。即: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先进文化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青年亚文化理论和网络传播理论。
  第三章,大学生青睐网络流行语的动因分析。从大学生的心理期待、文化追求、生存状态和社会影响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即:从迎新猎奇的心理喜好、彰显个性的心理需求分析网络流行语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期待;从颠覆传统的心理倾向、享受自由表达的文化追求阐述网络流行语契合了大学生的文化追求;从情感宣泄、朋辈交往两个方面揭示网络流行语反映了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从民众对现实的关注和民众诉求探寻网络流行语折射出了社会现实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四章,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选择2010年-2014年的网络流行语,按照精神追求、爱国情怀、品性德行、恋爱交友和消费行为五个层面设计调查问卷,采取实地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借助EXCEL统计工具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双重影响。即:在精神追求上,充满青春的正能量却隐含消极与虚无;在爱国情怀上,淡定从容的背后略显愤懑与无奈;在品性德行上,赞同实力说话的同时趋向“攒人品”;在恋爱交友上,既追求纯真又相互排斥;在消费行为上,理性消费中透着些许虚荣。
  第五章,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对策思考。主要从政府、媒体、高校、大学生自身四个维度提出对策。政府要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语言环境,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要加强话语制造能力,高校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学生要主动提高话语辨识能力。
  最后,结论。总结全文,指出本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新问题。新时代就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适应新任务、新形势,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社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家园,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7月,习近平在社区考察时指出:“社区
学位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处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之中,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价值观念及政治参与行为受到严重冲击。大学生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他们的理想、本领、担当不仅关系个人的前途命运,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顺利进行是一项紧迫而必要的任务。  本文的研究是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
学位
社会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其将社会目标作为组织的首要发展宗旨,兼具社会性和商业性双重属性,相较于传统非营利组织其自身具有较强的造血能力,其通过商业化运作解决社会问题,对社会捐赠与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较低,财务自主性强,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公共供给的不足。我国法律框架内尚未明确规定社会企业的法律定位,在市场实践中民办非企业单位、农业专业合作社、社会企业型公司是目前我国社企存在的主要表现形式,基于前两者在我国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机构和教育实体,具体指的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学生作为独立学院中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政治动态直接影响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近年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思想政治等学科、领域对于这一问题关注甚多,也产生了许多重要成果及解释框架。本文基于武汉市东湖
学位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网络聊天工具和个人空间的发展而孕育的新生儿。它风靡网络世界,渗透到现实生活,倍受青年群体的追捧,逐渐成为青年群体必备的日常语言,成为一种文化时尚,表现出诸多青年亚文化的特征。本文正是基于“青年亚文化”视角,结合亚文化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先进文化理论和网络传播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原因、基本特征、价值取向、演变规律等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基本对策。  具体说来
本文将网络环境与大学生人生信仰教育研究有机结合,在厘清核心概念、人生信仰教育的内在关联、阐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湖北高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生信仰教育的现状、特征、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旨在有针对性地提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生信仰教育研究的引导策略。  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有关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研究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