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浸润的苦难悲歌——论迟子建小说的苦难书写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w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是当代一位独具个性且笔耕不辍的作家,创作力经久不衰,佳作迭出。自上世纪80年代携“北极村童话”进入文坛,她始终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着黑土地上的生与死、欢与悲,执着于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用“忧伤而不绝望”的文字描摹着“小人物”在无常命运下的苦难遭际。她的小说往往以苦难和寒冷为底衬,书写苦难但却不极尽渲染,而是努力化解和超越并以此建构诗意与温暖。在对苦难表现有着复杂蕴涵的当代文学中,迟子建的苦难书写因在揭示批判的同时写出了温情脉脉的诗意存在而独树一帜。  本论文以迟子建小说中的苦难主题书写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与叙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作家笔下的苦难主题范式,探究其消解、超越苦难的方式,力图对迟子建小说的苦难书写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解读。论文主体依叙事缘起、苦难形态、苦难的超越、价值与限度的论述次序主要分为四部分。“叙事缘起”部分从苦难与文学的不解之缘、作家主体经验和底层关怀精神三方面探究作家选择苦难叙事的因由。“苦难形态”则是对迟子建笔下苦难主题范式进行认知归类,囊括“女性苦难”、“民族苦难”、“生存苦难”和“精神苦难”几大主要类型。“苦难的超越”是论文的建构中心,主要从小说文本“救赎”和叙事消解两大向度出发,探寻作家消解、超越苦难的方式与方法。文本救赎从“坚忍豁达的心态”、“审美幻象的营构”和“爱与真情的力量”三个维度进行阐释,叙事消解则从“叙事情节的淡化”、“诗意叙事”和“温情叙事”的小说叙事结构与模式着手分析形式对苦难的化解。“价值与限度”部分就迟子建苦难书写的文学批评与建构意义论证其文学价值,同时又对其苦难超越的限度予以观照。论文结尾部分以迟子建新作《群山之巅》为节点追溯其创作轨迹与转折,分析其创作的变化与守恒并对其新作中呈现出的显著转变作详细分析。全文意在对迟子建的苦难书写作一个系统性概观,以期更深入地体悟迟子建文学创作的内蕴与魅力。
其他文献
日前,在MT50这个创意园区里,有一个艺术家群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个展览就是“境心当代——海派水墨代表性艺术家新作展”。这个展览由华府艺术空间主办。参展艺术家中有我长期来一直跟踪关注的蔡广斌。  蔡广斌近年专注于“自拍·他拍”题材的探索,他从“自拍”图像的表象出发,运用娴熟的晕染技巧,深究当下社会中人们隐藏的内心世界。他以有墨无笔的手法,使得水墨细腻交融,让观众感受画面在“是山”与“似山”之间转
诺曼·梅勒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一生著述颇丰,题材广泛,纪实性强。论文以梅勒的小说《刽子手之歌》为具体文本,着重探讨其中的法律叙事。论文基于这样一个研究思路:首先,对
一个地方的地方志通常记录了这个地方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建置、物产、地理、人口、贡赋、宗教、文化、人物传记、军事、货币等,有些地方志还记录了当地的方言俗语、民间谚语等
葛洲坝大江电厂是一座典型的径流式水电厂 ,作者根据其特点开发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 (AGC)程序。文中介绍了 AGC程序可实现的 2种运行方式 ,即功率控制方式和调频
0 引言  目前国内对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多采用集中式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这类装置有的是按照传统理论,以系统自身电量的变化关系作为动作判据;有的是
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快乐汉语》为研究对象,全面检查课文内容,筛选归纳汉英翻译问题,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及认知语言学角度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探究问题成因,尝试为初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