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性语篇信息的认知分析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语言信息可以通过句子来传达。但孤立的句子所能传达的信息量有限,远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以句子为单位的信息分析也不足以充分的描写交际过程中语言信息的特点。因此,对语言信息的研究也就不能局限于句法层面的分析。语篇是人与人交际的体现,是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体现。作为语言信息最大的载体,语篇能够相对完整的达到交际目的。语篇信息分析研究除了要对语篇的语言信息性和语言信息的宏观结构进行描写,还要对语篇中语言信息的组织与建构的特点和过程进行分析。要进行上述的描写和分析,就需要引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语篇信息的认知分析,应该以分析语篇中语言信息的建构形态和过程为中心,分析认知模式对语篇信息的生成、组织、理解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三十篇说明性语篇的信息和它们所说明的客观世界中同一事物的实体信息进行切分、标注与对比分析,直观地展现了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说明的不同语篇的信息结构的共性与个性,描述了说明性语篇信息结构的主要特征,并从认知角度对说明性语篇的信息量、信息分布和信息建构的特点进行了解释。通过分析,本文发现共性之处反映了语篇中信息的分布和整体结构符合人的一般认知规律。语篇信息的构成反映了人们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认知习惯。另一方面,语篇的信息量,信息分布和信息构成也会因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个性之处与个体认知方式有很大关联。因此,可以说语篇信息的形成与人的认知行为模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语篇可以看成是人们认知模式的映射。语篇信息结构的认知基础是人的一般认知规律和个体认知方式。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绘制出说明性语篇的信息结构图,直观地表现出语篇中语言信息的分布与组织。此图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人们在将客观世界和人脑中的多维信息转化为语篇线性信息时的思维状态和认知方式。同时,此图也展示了语篇信息连贯的脉络,说明了一般认知模式同时也是语篇信息连贯的认知基础。语篇的结构信息图显示,尽管语篇中的词语是呈线性排列的,但仍可反映出客观世界信息的多维结构。 本文从认知角度对说明性语篇信息进行了分析,为研究其他类型语篇的信息结构及各类语篇信息的生成与理解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在整个翻译学研究中,关于戏剧翻译的理论研究一直较少为人涉足,尤其是以舞台演出为目的戏剧翻译,更是一块被忽略的领域。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也是完美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一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杰出的女作家,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她的代表作《奇境》被认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分水岭之作。从《奇境》开始,欧茨的作品越来越关注人的内
近年来,关于输入频率的研究备受关注,其在不同领域的实证研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该论文基于输入频率理论,结合前人对输入频率效应的探讨,以及通过对词块输入与个词输入
本文在Sperber与Wilson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与认知语境相关的心理基础:认知模式、文化模式,知识草案与心理图式,结合熊学亮的认知语境模式和赵彦春的翻译模式,提出了译者在翻译
本研究使用了调查问卷、内省和访谈等方法研究了被试的词典使用情况,对英语学习和词典使用的关系,以及有效的词典使用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调查分析高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