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到来,贸易开放和环境问题矛盾凸显。2001年中国加入WTO,推进贸易强国战略的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得以持续深化,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不过贸易的急剧发展却带来了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加剧。全球变暖、雾霾天气频发,致使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预防和治理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协调好贸易和环境间的平衡关系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碳排放视角考虑进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首先在国内外文献分析和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梳理进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影响的作用机理;其次从区域角度,测算各省份的碳排放情况,利用面板平滑转移模型(PSTR)分析进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经济门限效应;再次从行业角度考虑,基于全球多区域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充分考虑不同行业间中间投入系数以及碳排放系数的差异,测算、分析中国各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情况,利用PSTR模型分析进出口贸易对贸易隐含污染的技术门限效应。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从区域角度分析,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转移变量,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均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着双门限特征。出口贸易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正向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弱;进口贸易额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促进效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呈先减弱后稍有加强的非线性特征。从行业角度分析,农业和能源工业逐渐由贸易隐含碳赤字转为贸易隐含碳盈余,其余行业均呈贸易隐含碳赤字状态,其中重制造业无论是在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还是进口隐含碳排放中所占比重均遥遥领先,且呈增长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以技术水平为转移变量,进出口贸易规模对贸易隐含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单门限特征,技术水平低下使得贸易规模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促进作用继续加强。因此,引进清洁设备和技术,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变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