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手机应用的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设备算法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是实现医疗监护的重要手段,连续动态的心电(electrocardiogram,ECG)和呼吸信号监测可以实现对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预警和意外的风险评估。然而,通过移动方式采集的信号易受到环境噪声和身体运动等干扰,导致采集的信号质量参差不齐。如果直接丢弃受干扰的信号,会增加重复采集的工作量。如果不对信号进行处理而直接进行数据分析,会增加医务人员工作负担,降低诊断的准确率,甚至造成误诊。因此,为了有效利用可穿戴设备采集的生理信号,提出适用的信号处理算法和具有更强抗干扰能力的参数提取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现有心率检测算法抗干扰能力的不足、多分类时心电信号质量评估算法的分类准确率还不够高等主要问题,开展了心率检测和信号质量评估算法的研究。利用加速度信号(Acceleration,ACC)开展了运动状态识别算法的研究。同时,还开展了ECG运动伪迹抑制算法和呼吸率检测算法的研究。此外,为方便使用者随时查看生理信号和生理参数,我们设计了一款能实时查看生理信号和心率的手机应用程序。为开展这些算法的研究,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不同运动状态下生理信号的采集和标注本文使用可穿戴设备采集了29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在静息和不同运动状态下的ECG和ACC信号。对信号进行截取,总共产生了7133个4s段。对信号进行标注后,建立了运动状态识别数据集(7133个),心率数据集(7016个)和信号质量评估数据集(7133个)。运动状态识别数据集包含静息、慢走、快走、慢跑和快跑5种状态。信号质量评估数据集包含质量良好、可接受和不可接受三类。运动状态与ECG信号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61),能将运动状态作为判断信号质量的辅助指标。2.算法研究首先,完成了基于ACC信号的人体运动状态识别算法。本文选择了均值、偏度、FFT最大系数对应的频率、四分位距和时域积分作为运动状态识别的指标。利用支持向量机对人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准确率为97.62%。其次,设计了一种抗运动干扰的心率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ECG信号预处理以滤除基线漂移和高频干扰,然后通过自适应峰值膨胀和波形重构技术对信号进行粗粒化处理,最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并计算心率值。为避免运动干扰对心率检测准确率的影响,加入了基于高幅度干扰抑制的抗干扰策略,该策略通过设置阈值和压缩信号的方法对运动相关的高幅度干扰进行定位和抑制。结果表明,本算法计算的心率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9。无论是在静息(99.94%vs.99.10%,P<0.01),步行(100%vs.97.25%,P<0.01)还是跑步(100%vs.90.89%,P<0.01)时,本算法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小波变换法。在跑步时,本算法的绝对误差[0(0,1vs.1(0,1),P<0.01]和相对误差[0(0,0.59vs.0.52(0,0.72),P<0.01]均显著低于小波变换法。此外,根据连续心率变化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特征的抗干扰策略,以实现运动状态下实时连续的心率监测。然后,设计了一种ECG信号质量评估算法。该算法提出了5个有效的指标,包括基于幅值分布的指标(adSQI1,adSQI2),基于能量占比的指标(ptSQI)和基于心率的指标(tHR,rHR)。通过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将信号分为质量良好,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ECG。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ECG信号质量评估的参数提取方法,根据分类结果检测R或T波。结果显示,该算法的分类准确率为96.74%,R波和T波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9.95%和99.57%。这种方法在提高信号利用率的同时保证了诊断的准确率。接着,结合ACC信号设计了一种递归最小二乘陷波滤波器,以抑制信号质量不可接受的ECG信号中的运动伪迹。结果显示,滤波后的指标adSQI1相对于滤波前提高了21.73%。该信号滤波方法能有效抑制ECG信号中的运动伪迹,对信号质量有改善作用。最后,设计了一种呼吸率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呼吸信号和ACC信号在频域上提取呼吸率。结果表明,算法的准确率为91.84%,最大绝对误差在6次/分以内,可实现低强度活动下的呼吸率检测。3.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设计本文设计了一款能实时查看生理信号和参数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完成了APP的用户界面设计,实现了蓝牙通信,信号实时显示以及部分参数的显示。本文完成的人体运动状态识别算法、心率检测算法、ECG信号质量评估算法、ECG运动伪迹抑制算法、呼吸率检测算法可确保在活动状态下的生理参数的准确分析。基于Android系统的APP软件方便使用者随时查看自己的生理信号和参数。整个系统有望应用于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并为健康监护以及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HCC主要由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进展而来。对具有乙型肝炎、慢性肝病等HCC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超声因其方便快捷、图像实时动态等优点成为HCC高危人群筛查和随访最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常规超声检查对部分HCC的诊断灵敏度较低,还需要结
研究背景及目的检测单碱基突变对实时监测肿瘤进展、治疗效果和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利用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无法从过多的野生型背景序列中特异性地检测单碱基突变,这是因为常规设计的引物、探针无法分辨出单碱基的改变,导致最终输出的突变型信号被大量的野生型信号掩盖,影响结果的判断。目前对于单碱基突变的检测常采用测序、数字PCR(Digita
研究背景: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PA)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报道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虽然垂体腺瘤的组织学特征是良性的,但在临床工作中,约有25-55%的垂体腺瘤向周围结构侵袭性生长,复发率高,与恶性肿瘤相似,手术难以彻底切除,它们被定义为侵袭性垂体腺(aggressive PA)[1]。虽然目前有一些药物疗法可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垂体腺瘤,但不同患者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不
前言: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慢性胰腺炎,由Yoshida等人于1995年首次描述,此后逐渐被认识。AIP分为1型和2型,1型AIP主要以血清Ig G4增高,组织学上表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常伴其他器官受累以及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等为特征。2型AIP组织学表现为单一胰腺器官受累,伴有胰腺组织内腺细胞上皮病变。AI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涉及多种因素如遗传因素或免疫紊乱等。由于部分AIP患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前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诊断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但是由于结直肠癌病变早期的病灶多位于黏膜层及粘膜下层,因此缺乏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传统的筛查方法包括结直肠镜、大便隐血实验,但结肠镜检为有创检查,而大便隐血筛查实验特异性较差,采用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对疑似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已成为临床最理想的早期无创筛查方法。现有的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242
研究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肺腺癌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它的靶向抑制剂EGFR-TKI在临床应用广泛,已成为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与传统放化疗相比,尽管它疗效显著并且副作用较小,但最终都难以避免耐药的结局。为了延缓耐药,最常用的治疗策略就是EGFR-TKI联合其他治疗,如放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EGFR-TKI具
研究目的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国对创新性高层次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为加速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实现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我国高校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笔者所在医科大学自2006年以来,推行创新教育改革,形成了“以能力为中心的创新教育体系”,该模式得到了教育界同行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普遍认同。这种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在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化,特别是在学生参与创新教育改革的意愿方面还缺乏深入系统的
光伏扶贫绿色环保事关精准扶贫创新。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应用区块链技术和智慧财务管控理念,建设安徽光伏扶贫补助资金“智慧账本”平台,实现了基础数据标准管控、业务数据全量采集、用户补助自动计算、业务审核在线协同、扶贫资金精准拨付等功能,构建了智能化、便捷化、阳光化的补助资金管控体系,实现了补助资金的“可溯、可控、可测、可视”,有助于协同做好光伏扶贫补助资金的政府“放心账”、企业“明白账”、用户“暖心
巨噬细胞是人体固有免疫效应细胞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宿主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体内最重要的吞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抗原递呈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等功能。从1883年Elie Metchnikoff首次在文献中报道巨噬细胞开始,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巨噬细胞的研究。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在不同环境中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巨噬细胞的功能状态在不同的环境下呈异质性,在正常组织中,巨噬细胞处于静息或未活化状态,而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