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七十周年以来,我国公共医疗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乡村卫生所到遍布全国的三甲公立医院,从药物、点滴治疗到现在全国100多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引进,我国医疗水平已成功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十三五以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用篇幅来总结和指导医疗行业发展,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当前,世界医疗技术发展进入瓶颈期。国内方面,我国医疗模式主要发源于中国三大国粹之一——中医,主要以望、闻、问、切作为患者诊疗手段,同时结合西医的检验手段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对症治疗。国外方面,西医为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科研、实验为手段,对新病情进行研究试验治疗,发展速度迅猛,针对性强,治疗效果良好。但这两种医疗模式有共同的不足之处,即盲目性、被动性、滞后性。盲目性体现在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病史时,咨询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患者非医学出身,很难回答具体全面,致使信息遗漏,治疗效果欠佳。被动性,即医生询问病情时,患者因为个人原因隐瞒部分病情,可能造成难以预期的不良后果等。滞后性,体现在例如传染疫情正在低调蔓延,由于信息传播速度滞缓,致使疫情未能及时被发现抑制,恶性蔓延,而后带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又在未知情况下产生二次传播,造成潜在被传染者无法跟踪进行医学观察,疫情无法控制的不良局面。至此,新的医学诊疗途径亟待开发应用以弥补以上不足。当前,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英明部署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相信会很快取得疫情防治的最终胜利。但在这次疫情中不难看到医疗模式的被动性和滞后性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局面。面对疫情肆虐,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提出,可以通过大数据发现传染源、控制传染源来抑制疫情蔓延。此次疫情的发生地武汉华南海鲜城也是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的。由此,医疗大数据或将成为医疗新模式的重要途径。医疗大数据发展关乎民生福祉,是促进公共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自2016年始,我国已稳步推进医疗大数据的建设运营,但只有通过在全国合理地规划建设医疗大数据才能保证医疗大数据在我国健康、快速地发展。本文作者将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深入分析区域医疗大数据发展现状和研究国家医疗大数据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提出现行医疗大数据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缘由,并结合工作提出个性化建议,以期对国家医疗大数据战略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在改善民生、提升科技实力方面,医疗大数据所能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各国政府都极力推进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在发展意义、公共政策、经济回报等方面都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医疗大数据的发展持续推进,但评估大数据发展的益处的同时应当实时把握发展过程中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难题,及时有效的规避和解决难题,保证其顺利、健康发展。本文作者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找出其他医疗大数据先行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归纳总结。接着结合自身医疗工程工作经验,从医务工作者、设备、人才等角度挖掘医疗大数据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弊端及继续发展可能遇到的阻力,深入分析原因,以期得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优秀的医疗大数据发展论文的查阅、分析,总结出国内外医疗大数据领域发展存在的区别和差距,结合对本单位医疗工作者的访谈、交流得出真实现状和发展建议,这些现状和建议将助力国家医疗大数据发展蓬勃、腾飞。本文创新在于医疗大数据作为公共资源,它是医疗资源和大数据资源的整合,单方面从医学或工学角度分析,都不能全面的、有效的分析医疗大数据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笔者为工学出身,投身医疗机构中医学工程相关工作,将从专业领域和实地工作出发,更加周密地挖掘医疗大数据行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更全面、有效的解决途径,助力医疗大数据更早地为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节为绪论,主要通过本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几个重要方面对本文进行详细介绍。第二章节为本文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主要对医疗大数据、精准医疗和医疗大数据共享等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并对贯穿全文的资源配置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给予一定的解释。第三章节从政府机构、医疗大数据行业、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说明我国医疗大数据发展现状。第四章节为通过对文献、新闻的深度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发掘医疗大数据在现行医疗机构中的发展现状并深度探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第五章主要通过对英国、美国、以色列等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领先国家的发展经验分析,总结珍贵的发展经验,以期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第六章节从政策法规、行业现状、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改善医疗大数据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