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新标准英语高中必修教材的概念隐喻研究:高中生的理解策略和理解路径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xy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发表以来,隐喻开始从认知的角度被诠释,而不再被局限为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法。隐喻的研究也从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隐喻相关的诠释和应用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了长久不衰的研究话题,大量研究层出不穷。有关概念隐喻的文献综述表明,在与教学相关的概念隐喻研究中,尤其是在英语作为二语的教学领域,与中学英语教材相关的概念隐喻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相关中学生的概念隐喻理解研究也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以《新标准英语》高中必修教材(外研版,2019)和105名西南大学附属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中有关本族语者隐喻理解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调查该教材的概念隐喻分布及高中生对教材中概念隐喻的相关理解情况。主要研究问题有:1)《新标准英语》高中必修教材(外研版,2019)中的概念隐喻分布如何?2)高中生使用哪些理解策略对教材中的概念隐喻现象进行理解?3)高中生遵循怎样的隐喻理解路径来完成理解任务?最后,基于该研究结果对改进我国中学英语教材编写和英语教学提出有关启示和建议。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Barcelona的概念结构隐喻识别法的辅助下,以MIPVU隐喻识别程序和问卷作为研究工具,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标准英语》高中必修教材(外研版,2019)中的概念隐喻的分布不均匀,不同年级教材中的概念隐喻分布未呈现规律性。高中生在对教材中的概念隐喻表达进行理解时,采用了包括句子语境、字面直译、随机猜测、心理意象、汉语知识、英语知识、语法分析和生活经验等策略帮助理解。其中句子语境和字面直译策略是最为常用的两项策略,也是与正确答案最相关的策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对高中生的隐喻理解路径进行了探讨,并认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路径不完全遵循任何本族语者的的隐喻理解路径,甚至不遵循概念隐喻的跨域映射,而是一种必须要经过直译的步骤,且需要许多其他的策略参与的独属于二语者的理解路径。因此,本研究建议,在中学英语教学领域,教材中的概念隐喻现象应该引起更多相关学者的关注。同时,英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减少学习障碍,增强英语表达地道性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21世纪以来,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即培养学生未来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教育教学模式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教学模式,是有效落实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而我国教育教学工作,长期受传统讲授教学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与化学学科在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中有着密切联系。而目前我国中学教学仍以分科课程为主,忽视了生物学与化学知识是相互渗透的,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科学观。在此背景下,生物学与化学之间的知识交叉教学得到了大力倡导。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交叉教学上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各种新型教学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不仅能够快速的掌握课本当中的各种知识,还能够将自己的学习能力延伸到课堂之外,从而实现全面综合发展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正在对“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进行普及,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对这种模式十分推荐。通过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比可以发现,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改革道路上引入新的思路,同时也让课程改革充满新的活力。“翻转课堂”,也被一部分学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标志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又一次推进。方案不仅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还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高中教学任务的焦点,并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大概念是指居于学科核心位置,代表学科本质的,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识模型和方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大概念通过其强大的引领和解释作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的基本观点、研究方法以及思维方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注重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并积极开展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鉴于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纪录片的特性,纪录片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喜爱,因此是非常值得开发和利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在认知结构学习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以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决定了我们国家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必须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教育部出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个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就包含有问题解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解决问题富有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在特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引领作用,就不得不重视激发高中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在“选科”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科目的选科率较为落后,因此不得不重视对高中生思政课学习兴趣的研究。《政治生活》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的组成部分,对探究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以《政治生活》课为例对高中生思想政治
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是思想政治学科任务之一。时下教育热点研学旅行对培育高中生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生对于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还局限于学校课堂,不能更好的领会中国共产党的方针与政策。高中研学旅行是学校传统课堂的延伸,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特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研学旅行对社会生活的具体事件真实体验得到深化,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科内容。通过高中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有关教育公平的研究已有很多,宏观层面多关注教育政策、教育理念,微观层面多关注师生关系、在线学习,对于课堂教学资源与学生的认知偏好不匹配所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仍未受到足够重视,认知偏好为课堂教学的教育公平提供了研究视角。有关认知偏好的已有研究是泛学科化的,多从认知风格、视觉认知方面进行,而较少关注学科教学尤其是化学教学方面。化学三重表征是研究化学学习方式的独特手段,不仅能
教师心理韧性是指教师坚强面对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展现出的韧性,能够有效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驾护航,帮助其继续从事教师行业,目前,教师研究方向的热门议题之一就是教师心理韧性。中学化学课程作为自然科学基础学科课程之一,对提升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价值,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必然少不了高素质的教师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中学化学新手教师,面临着缺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