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尚与服饰制度——以女子服饰为中心的考察(1912-1929)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3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女子流行服饰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民国服饰制度、五四运动与民国女子服饰之间的互动关系。   由于民初的服饰制度只规定了礼服而对民间常服不加限制,时尚①首次在中华大地上具有了合法性。从等级服饰制度中解脱出来的女子尽情的宣泄自己的审美情趣,并以此来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女子服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五四运动时期简洁朴素又具现代特色的“文明新装”是当时广受欢迎的服饰,五四运动以来在自由、平等、男女平权思想刺激下女子长袍、长衫开始兴起,初兴的女子旗袍严冷方正,正是对男子长袍的刻意模仿。此外,近代旗袍的演进还受到西方审美观念的深刻影响。总之,民国女子对男女平权、自由、民主观念的最朴素理解可以从民国近20年来女服的变迁以及旗袍的演进中得到体现。   五四时期是一个既讲民族主义又向西方学习,既要与世界大同又反对帝国主义的矛盾时代。五四运动时期不是传统服饰被西化,就是西方服饰被民族化,中山装与旗袍也经历了一个民族化与现代化的过程。后来,这种既保留了民族传统又有现代服饰特征的中山装、旗袍被南京国民政府纳入服饰制度。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被保护的对象,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资源,有市场开发的潜力。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又可能导致文化
灭菌保障主要是通过清洗、包装、灭菌以及质量监控的诸多环节共同实现,彼此之间密切相连,缺一不可。若任一环节出现差错,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对此消毒供应中心发挥了至
建国后十七年间,沪剧发生了很大变化,诞生了一批与时代相呼应的经典剧目,而以沪剧为代表的地方戏与国家政策间也经历了复杂的博弈关系。本文史料侧重于上海档案馆藏上世纪五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