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融资的角度来探讨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是企业治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的融资结构问题已经不再是仅仅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各种财务指标和数字比例,而成为股东(所有者)进行公司治理的有效工具.融资方式的选择和公司治理绩效之间息息相关,它决定并影响着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而影响到公司的治理绩效.就目前而言,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有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二者内在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构成了公司的融资结构体系.融资结构是指公司融通资金不同方式的构成,及其融资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中国的公司在融资结构方式选择的问题上,经历了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之后,又随着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而转向股权融资方式(债转股).这种融资行为方式的转变,以及反映在各企业中的债权与股权的比重关系已经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的结构状况及其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正是该文所要阐述的问题.该文首先对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资本结构(债务构成、股权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分析了上市公司债务结构、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股东行为的特征的整体和分类特征,在此基础上,该文利用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分别验证了债务结构、股权构成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其研究结果表明,流动负债对公司经理层业绩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企业之间资金占用所形成的债务关系对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和经理层利益的维护有正面影响;而长期负债对公司绩效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国家股、法人股没有表现出其与公司绩效的显著相关关系;流通股对公司绩效也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股权集中程度越高公司绩效越差;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