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Hyperthermic intro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并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案检索系统,筛选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HIPEC的结直肠癌患者,共纳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患者85例,对入组的患者进行生存随访。采用SPSS 26.0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Hyperthermic intro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并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案检索系统,筛选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HIPEC的结直肠癌患者,共纳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患者85例,对入组的患者进行生存随访。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双变量分析、Kaplan-Meier、Cox回归模型和Log Rank检验等方法,来分析影响结直肠癌HIPEC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资料:纳入队列研究患者85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8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2:1。年龄分布为26-85岁,中位年龄63岁。在TNM分期方面:I期患者4例(4.7%),II期26例(30.6%),III期23例(27.1%),IV期32例(37.6%)。行姑息性手术32例(37.6%),根治性手术53例(62.4%)。2.并发症情况: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0(11.8%)例,其中吻合口瘘1(1.1%)例,腹胀腹痛2(2.3%)例、恶心呕吐4(4.7%)例、发热1(1.1%)例、骨髓抑制2(2.3%)例、肠梗阻3(3.5%)例。3.结直肠癌HIPEC的8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6个月累计生存率为88.2%,1年累计生存率为77.5%,2年累计生存率为42.45%,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95%CI:13.723-36.277)。4.危险因素分析:TNM分期(Kendall’s tau-b=0.416,P<0.05)、是否远处转移(Kendall’s tau-b=0.369,P<0.05)、手术方式(Kendall’s tau-b=-0.404,P<0.05)和是否新发转移(Kendall’s tau-b=0.234,P<0.05)与HIPEC治疗结直肠癌患者队列生存预后具有相关性。手术方式为影响HIPEC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2)。结论:1.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否为腔镜手术、MMR基因是否缺失、HIPIEC治疗次数、白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白蛋白、是否输血、NLR(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PLR(platelet-lymphocyte rati o)等与HIPEC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截至随访日期是否生存无明显相关性。2.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后患者均未出现致死性严重并发症,仅出现个别现轻微不良反应,且与HIPEC治疗无明确相关性。3.结直肠癌HIPEC的8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6个月累计生存率为88.2%,1年累计生存率为77.5%,2年累计生存率为42.45%,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4.是否新发转移与HIPEC治疗结直肠癌患者队列生存预有相关性;TNM分期、是否远处转移、手术方式是影响HIPEC治疗结直肠癌患者队列生存预后的潜在危险因素;手术方式为影响HIPEC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88例非乳头区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primary tumor of the duodenum,PTD)患者的病例信息,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影响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旨在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21年0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非乳头区的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生存预后等方面的特点,探讨是否应根据MBC的不同亚型来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共274例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MB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组织学切片依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诊断为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
目的:探讨在我国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LND)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相关医学数据库,收集2004-01至2020-01国内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LND)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的相关文献,根
目的:分析HER-2阳性型初诊Ⅳ期和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此两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有完整病理资料的144例HER-2阳性型初诊Ⅳ期和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对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两组的预后及影响因素。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收集169例患者,其中随访成功
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乳腺癌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肿瘤增殖、侵袭、转移的全过程。本文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原发肿瘤及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CD68+、CD163+TAMs对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作用,以期寻找TNBC潜在预后指标和治疗新靶点。方法:随机收集20
目的:关于乳腺癌研究的不断进步使早期乳腺癌成为可治愈的疾病,但是对于首诊时确诊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研究表明MTDH(Metadherin,异黏蛋白)在乳腺癌中高表达,该基因的表达可以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等,进而导致肿瘤的侵袭转移和耐药。MTDH可使NF-κB(Nuclear factor-κ-gene binding)信号通路活化,并对NF-κB有正性调节作用。近年来
目的:术前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为导管原位癌及不典型增生在术后病理经常出现升级为乳腺浸润癌的情况,这会涉及到临床医师的手术决策,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其低估的可能的病理及临床因素,为术式的决定及术前的谈话提供一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398例经空心针穿刺活检确诊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的患者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r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探讨预防性TACE的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以及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收集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TA
目的: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早期诊断和以手术、化疗、内分泌及靶向为主的综合全身治疗,这类肿瘤的死亡率在近几十年逐步下降。然而人们尚未充分关注某些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免疫因素。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乳腺肿瘤和炎症存在相互决定的关系。炎症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炎症细胞的变化可能影响肿瘤的进展,如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抗肿瘤免疫的崩溃、转移
背景:目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居民恶性肿瘤中均排名前五。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饮食框架、环境及社会老龄化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不仅如此,中国的大肠癌还表现出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的特征:直肠癌的发生率高于结肠癌。在直肠癌的治疗方案中,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合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现在已经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代表性治疗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