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义”的生活世界——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胡塞尔的后期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为线索,研究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最终通过以其“意向性”为中介认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是“意义”的世界。  通过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认为,“生活世界”可以通过两个层次得到显现:日常生活世界(周围世界)和原初的生活世界。其中在原初的生活世界领域,整个世界成为了全域的“意向”世界,是为我而在的世界,并可以通过意识构造的世界。这个通过意识构造的世界与其说是最主观的世界,在胡塞尔看来,其实就是最客观的世界。于是,关于“生活世界”的主客观问题就在现象学还原之中被排除出去,不作讨论,而剩下的东西就是“意义”的问题。  “生活世界”与“意义”的探讨在近几年来得到很多关注,这整个研究主要沿着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分析”的思路进行,并最终试图将“意义”融入“生活世界”之中。
其他文献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流亡时写的一些手稿,是早期的一部经济学—哲学著作,它是在马克思思想视角转变发生转变时诞生的,是马克思
研究了2008年南京长干寺出土的北宋七宝阿育王塔鎏金银基体和腐蚀产物成分,并根据银基体成分自行冶炼、加工出模拟的银试样.用电化学、XRD、XRF、SEM-EDS技术研究并比较了银
科技政策价值取向对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成效具有重要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现实,使得民族地区科技政策及其价值取向的作用更加凸显。至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科技政策
本文力图论证创造的进化在进化论思想方面的意义,在于柏格森根除再现论传统的努力。柏格森通过批判生命哲学的再现论来建构他自己的生命学说,选择批判的对象则是机械论和目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