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在结直肠癌筛查人群中的验证

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u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结直肠癌是威胁生命健康和引发社会疾病负担的重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我国主要癌症中的第三位和第五位,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结直肠癌筛查,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疾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足50%,而如果在结直肠癌早期就可以得到诊断与及时治疗,生存率可以大大提高到90%左右。因此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国内外学者已尝试建立多种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用于识别危险因素、筛选高危人群及评估发病风险,从而为不同风险人群提供个性化的筛查方案。然而,各模型的建立和验证多基于本地区人群,是否适用于外部人群尚待验证。因此,探究结直肠癌危险因素,构建高效易行的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对人群进行风险分层和个体风险预测,精准开展结直肠癌预防与控制工作,这对于降低结直肠癌负担,具有较强的公共卫生意义。
  目的:
  在中国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基础上,建立高效易行的中国人群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并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队列中进行前瞻性验证,结合现有成熟筛查技术,确立较优化人群筛查方案。
  方法:
  1.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内部验证
  (1)基于开滦队列(2006-2015年)人群每两年一次的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收集基线调查时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信息、身高、体重、腰围等身体测量指标信息及结直肠癌发病结局资料。此外,采用被动随访(相关数据库链接)补充收集随访过程中可能遗漏的结直肠癌新发病例。
  (2)经随机抽样按照1∶1比例将该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各36403人)。在训练集将候选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P<0.20为选入标准),识别结直肠癌独立预测因素。通过将回归方程中的β系数乘以3并四舍五入取整数,转换为相应的得分,从而建立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模型拟合优度采用Hosmer-lemeshow方法检验,并采用非参数Bootstrap方法和K折交叉验证进行验证。
  (3)依据每位研究对象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分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95%可信区间(95% CI)。根据ROC曲线确立最优化截断值,将研究对象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划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然后计算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等指标。
  2.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外部验证及应用价值评价
  (1)基于目前正在开展的一项多中心结直肠癌筛查队列(Target-C研究)基线数据。使用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计算个体风险得分,并同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ing,FIT)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纳入评价影响结肠镜筛查参与率的因素,计算相应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CI。
  (2)以进展期肿瘤(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为终点,绘制对应的ROC,并计算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和FIT的AUC及其95%CI。进一步评估二者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诊断效能以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
  1.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内部验证
  (1)在9年的随访中,收集378例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经过变量筛选和模型优化,在训练集所建立的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由年龄、饮酒情况和糖尿病史3个变量组成,分值范围为0~7分,预测的一致性好(P=0.860),区分能力一般(AUC为0.625,95%CI=0.586-0.665),但明显优于其他类似预测模型(P<0.05)。以3分作为筛查界值,高风险组的人群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低风险组的2.04倍(95%CI=1.52-2.74),其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56.04%、61.59%和0.18。
  (2)根据训练集建立的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对验证集每个研究对象计算结直肠癌发病危险分值,预测的一致性好(P=0.571),区分能力有所下降(AUC为0.578,95%CI=0.539-0.618)。以3分作为筛查界值,高风险组的人群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低风险组的1.60倍(95%CI=1.21-2.11),其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51.02%、60.52%和0.12。
  2.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外部验证及应用价值评价
  (1)共有3723人符合纳入条件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完成结肠镜检查1665人,参与率为44.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状况和高血压史与结肠镜筛查的参与率有关。
  (2)分别检出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进展期肿瘤和任何肿瘤9例、85例、312例、94例和406例,检出率分别为0.54%、5.11%、18.74%、5.65%和24.38%。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且除结直肠癌外,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进展期肿瘤和任何肿瘤检出率均显示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3)根据训练集建立的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对外部验证集每个研究对象计算结直肠进展期肿瘤发病危险分值,AUC为0.582。以3分作为筛查界值,高风险组的人群发生进展期肿瘤的风险是低风险组的1.70倍(95%CI=1.12-2.57),其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50.00%、62.89%和0.13,此时每检出1例进展期肿瘤患者需要13.40人行结肠镜检查。如果仅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结肠镜筛查,则在减少62%结肠镜检查例数的情况下,可以筛查出50%的进展期肿瘤病例。
  (4)当把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与FIT进行并联(即结直肠癌风险评分≥3或者FIT值≥100μgHb/g被判断为结直肠病变发病高风险人群)时,高风险组的人群发生进展期肿瘤的风险是低风险组的2.01倍(95%CI=1.29-3.13),与单独使用FIT相比,并联后对进展期肿瘤的灵敏度由9.52%提高到54.76%,此时每检出1例进展期肿瘤患者需要12.61人行结肠镜检查。如果仅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结肠镜筛查,则在减少61%结肠镜检查例数的情况下,可以筛查出55%的进展期肿瘤病例。
  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结直肠癌的潜在危险因素,建立了基于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并在筛查人群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年龄、饮酒情况和糖尿病史构建的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是确定无症状人群进展期肿瘤风险的有用工具。联合FIT对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病变发生风险的预测准确度较高,可以大大减少结肠镜检查的工作量,这对于高效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和预防工作,降低其发病率和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受人群动员和筛查参与率的影响,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与FIT组合筛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应当在未来更大规模人群筛查项目中进行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催化学科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光催化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即可利用污染物本身或水及空气中的衍生物为活性氧化剂,对几乎所有的污染物进行降解.本论文的主要是利用纳米TiO光催化剂,对正戊醇气体降解进行研究,正戊醇的降解目前还没有人做这方面的工作,在纳米材料生产线上解决正戊醇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利用自己研制的TiO纳米粉体对正戊醇进行了光催化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
学位
通过同化淀粉和油脂能力的比较,确定了米曲霉为实验菌种,对泔脚水进行二次降解,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采用二次米曲霉发酵的方法是因为一次米曲霉发酵后,过多的米曲霉菌丝体防碍了新菌体的生长,导致发酵液CODCr值继续下降受阻。在5升发酵罐上进行实验,二次发酵法的CODCr去除率达到93%,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对泔脚水不加稀释直接采用微生物处理的预期目标。实验还发现米曲霉具有同化泔脚水中脂肪的
学位
目的:1、纤维细胞是TAO发病机制的热点,将TAO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进行对比,前者纤维细胞表达TSHR水平明显高于后者。从外周血中提取骨髓来源纤维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发现炎性因子刺激后炎性介质表达水平增强,而学者们普遍认为其为OFs的来源。本文的第一部分计划观察洛伐他汀对纤维细胞的作用。2、目前的观点认为眼眶成纤维细胞(OFs)参与到TAO发生发展中,本身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结构复杂,可同时表达共
随着铝材生产行业的飞速发展,每年都产生了大量的含铝离子废水,这种废水必需经过达标处理后才能排放,在其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铝污泥,目前这些含铝污泥一般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既污染了土地,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严重制约了铝型材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含铝污泥的综合利用方式迫在眉睫.  本研究以铝型材厂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铝污泥为主要原料,通过酸溶、氧化、还原和聚合反应制备了聚合氯化铝铁,
学位
垃圾渗滤液是生活垃圾在垃圾填埋场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有毒废水,而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是对垃圾渗滤液经过各种膜处理后剩下的浓缩液,其毒性远大于垃圾渗滤液原液。由于其不易生化、毒性大及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含量高等特点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是目前最难降解的废水。本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广州某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中典型的EDCs进行检测,研究了紫外催化湿式氧化过程(UV-CWOP)
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大气能见度和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近几年,我国华北平原灰霾天气频发,灰霾形成的原因已是大气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粒径分布和质量浓度的分析方面,主要探讨了灰霾天气气溶胶的形成机制、物理化学变化和光学性质。目前针对灰霾天气气溶胶的混合状态研究还很缺乏,气溶胶的混合状态分析对于研究气溶胶的来源、形成机制和老化过程有重要意义,是研究华北平原灰霾天气成因
学位
大量的抗生素随畜禽粪便或灌溉水进入农田土壤中,并通过农作物吸收累积进入食物链,从而引发人类健康风险。筛选和培育对污染物具有低吸收累积特性的作物品种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策略。本课题组前期已筛选出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具有高、低累积特性的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L.)品种,分别是油青四九菜心和油绿粗苔菜心,但对其高、低累积差异的
学位
本论文针对湿式氧化法处理HS废气存在的问题,提出并研究吸收剂组成简单、不存在有机物降解、工艺简单、操作条件温和、易用空气氧化再生、可反复多次循环使用的高效脱除HS废气的新方法——Fe(SO)溶液吸收法和铜—铁体系吸收法.脱硫过程无需高温高压、除消耗空气外,无需消耗任何化工原料,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不造成二次污染,HS中的硫以元素硫回收.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易于工业化.本文的第一部分,采用筛板吸收瓶作
学位
目的:  通过转人ApoE4基因和铝暴露联合干预,模拟遗传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联合作用,研究二者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神经元形态和突触结构可塑性的影响,分析二者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同时,通过检测Aβ含量,APP、ApoER2、LRP1、VLDLR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tau磷酸化水平,探讨二者联合作用对认知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  本实验采用3种雄性小鼠,ApoE基因敲除小鼠(KO
背景:尽管临床前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能会改善肺癌的生存结局,但目前关于二甲双胍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报告了争议的结果。由于方法学上的偏倚(例如非死亡时间偏倚的存在)以及在一些研究中缺乏对混杂因素的控制,可能对结果产生严重影响,以致于得出完全错误的结果和结论。此外,目前尚缺乏前瞻性队列研究来探索二甲双胍的服用与肺癌患者生存的关联。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肺癌患者在诊断后,接受二甲双胍治疗与接受二甲双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