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内企业开始选择赴海外资本市场挂牌交易。2005年之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国内政府对境外上市政策的放松,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大量中国企业陆续赴美上市。海外上市不仅满足了企业资金需求,还有助于上市公司通过改制上市规范公司治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但是201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概念股企业从美国资本市场退市。本文着眼于中国概念股企业从“争相上市”到“批量退市”的急剧转变,一方面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合理解释,另一方面在三大典型案例的研究基础上,提出针对美国资本市场中国概念股退市风险的应对策略建议。
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章)为文献篇。国外理论界对海外上市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期。本部分对国内外关于海外上市动机及上市模式的相关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
第二部分(第三章和第四章)为现状分析篇。第三章对美国资本市场中国概念股企业的现状进行了评述,首先分析了概念股企业赴美上市的财务动机、商业动机和治理动机,其次归纳了中国概念股企业在美资本市场上市概况,并重点介绍了2010年10月来针对中国概念股企业的做空浪潮及其对中国概念股企业的重大影响,包括投资者信心下降、股价下滑、被监管以及随之产生的退市风险。第四章专门对中国概念股企业遭受退市风险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析,发现:机构做空是导火索;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不规范是主要原因;低迷的股价、过高的海外上市维系费用、中介机构的失职和面临监管的VIE模式都是导致退市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第五章)为案例篇。本部分在中国概念股退市风险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三个应对退市风险的典型案例:积极应对做空机构的新东方(NYSE: EDU)、踏实规范的鼎联控股(NASDAQ:TRIT)以及成功私有化退市的普联软件(NASDAQ: PSOF),详细分析这些企业的赴美上市历程、上市现状、退市风险应对策略及所取得的成效。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为中国概念股企业提出可行的退市风险应对策略。
第四部分(第六章)为对策篇。该篇章在第三部分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美国资本市场中国概念股企业应对退市风险的短期及长期策略建议。其中短期策略主要包括:加强与投资者沟通,与第三方中介机构和研究机构合作反击,进行股票回购。长期策略建议主要有:充分了解美国资本市场监管环境的特点,提升企业信息披露意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考虑私有化回归到更适合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