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期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18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3.51亿吨,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4.63亿吨,内河港口完成48.88亿吨。从经营规模化而言,中国多个港口群的港口已踏入“世界一流”水平。然而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港口增长速度就开始放缓,港口群内、港口群与港口群都存在激烈竞争的现象,港口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开始显现。为此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以优化港口布局、协调港口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港口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等也对港口互联互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了解当前我国不同区域港口的发展态势、研究现阶段经济因素与港口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这些年港口空间布局及区区域港口一体化整合政策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文第一次将两区制空间模型运用在港口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上,以中国128个规模以上港口 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依据,利用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对不同发展环境下我国港口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探索。首先,本文从空间溢出效应的概念、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依赖性以及港口的网络性和外部性对港口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的基础进行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然后从我国港口空间布局、运营情况、发展环境和发展特征四个方面介绍我国港口发展现状;接着构建中国港口发展空间溢出的两区制计量模型,对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空间权重矩阵的选择、空间相关性检验和最终模型的比较选择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本文在分析影响我国港口发展因素的直接溢出效应与间接溢出效应的基础上,对不同规模、不同区位和不同整合强度的港口空间溢出效应强度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对促进港口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沿海港口与内河港口的年均增长率几乎持平,区域港口协调发展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型港口增速放缓主要与自身定位的调整有关,小型港口放缓受自然环境如水位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吞吐量增长快的港口其所在城市大多推进港口资源整合相关的政策。第二、经济总量与进出口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了港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基础设施投资水平通过间接传导对港口发展存在负相关;城镇化的集聚规模效应对港口发展的提升作用还未显现;产业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港口的发展态势。第三、规模大的港口的空间溢出效应要显著大于规模小的港口,其值相差0.390;位于沿海区域的港口溢出效应的系数要显著大于位于内河区域的港口的溢出效应系数,两者的值相差约0.321;港口整合会降低港口彼此之间的竞争强度,整合强度大的区域港口溢出效应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046。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港口空间溢出效应的相关理论研究,有助于了解现阶段我国港口空间发展的格局,完善区域港口协调发展政策,对促进我国港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