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为两个主题:许氏平鲉的年龄和生长以及耳石图像计算机识别系统的设计。 在第一部分中,通过在青岛近海逐月采集许氏平鲉的样品,进行生物学测量,并摘取耳石。把耳石作为年龄鉴定的材料,通过边缘增量分析法获取耳石轮纹的生长周期,得出许氏平鲉耳石轮纹的生长周期为一年。根据耳石边缘新的轮纹的出现时间分析了许氏平鲉耳石的生长,每年的6月到11月是透明带形成的时间,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5月为半透明带的形成时间,其中6月份是新轮完成的高峰期。分析了许氏平鲉耳石的形态特征,根据体长体重数据得出许氏平鲉的体长体重方程为BW=10-5BL3.1267,其生长接近于匀速生长。对耳石重量和年龄进行分析表明许氏平鲉的耳石重量和年龄之间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OMt=0.0323t-0.0163,初步证明了可以利用耳石重量研究许氏平鲉的年龄和增长。在耳石径、耳石长度、耳石宽度和体长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许氏平鲉雌、雄之间生长没有显著差异,使用一个方程描述整体的生长,体长生长方程为BL-t=483.7922(1-e-0.2985t,其中to=0,K值相对于以前的研究有所增大。 在第二部分中,根据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一般组成,分析订制了耳石图像处理系统的一般部件。对识别耳石图像的各种建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无论哪种建模方法,其识别的基础都是耳石在透射光下所形成的亮度的交替变化。其中一维简易识别利用在单一直线上耳石图像的灰度变化,绘制出相应的波形图,波形图的波峰或者波谷的极点在取样线上的投影作为轮纹的分界点,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轮纹之间的宽度,以此来实现对耳石的测量,其优点是快速实用,简单易行,缺点是容易受到随机干扰的影响,可能形成错误的轮纹标志。本文对此种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利用平滑的方法增加取样面积,减小了随机干扰带来的误差。变形模版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耳石新的轮纹状是在原先轮纹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它们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耳石图像的外缘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