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物权之完善——以权利为中心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hi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作为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在今日的中国越发突出。对于农民来讲,土地对其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保障,也是就业所在,农村土地资源承载着中国9亿多农村人口的生存、就业、保障功能,土地构成农民最大的财富和最大的权益。虽然土地对于农民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但对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而言又何尝不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村土地蕴藏的巨大社会财富令无数权贵竟折腰,不同利益群体都将其利益之手伸向了农村土地,农村土地利益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和紧张,土地利益引发的农村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突出和尖锐。由于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混乱与不公,作为农村土地名义上主人的农民既无法行使他们的所有者权益,也无法离开捆绑的土地。而土地由国家与政府垄断,无法以平等市场主体的身份进入市场自由流通,“剪刀差”在土地垄断这把剪刀下继续扩大,土地增殖所带来的巨大财富被一方独占,资本家和公权力先富起来,农民重新陷入贫困,市场经济名存实亡,社会公义荡然无存。而所有这些问题的核心都在于农民土地权利的缺失,在于农民保护土地的民主权利的缺失,权利的贫困导致了物质的贫困。因此,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就必须在弘扬民法理念的基础上,以权利配置为中心,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利和民主权利,设立科学、民主的土地物权制度,使农民成为平等独立、意识自治的“私法上的人”,使未来的物权法真正成为农民权利保障宣言书。本文阐述介绍了现行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发展与构成。提出了目前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发的不良影响。分析了当前土地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下一步农地制度改革应该考虑的几个因素,提出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方向,就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物权制度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旨在以物权法的角度透视农村土地问题,并通过农村土地制度的解构和重建来最终突破被重重迷雾笼罩和层层阴霾掩盖的真实,推动我国土地制度的物权立法更符合现代民法的私法理念,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加符合人民的期待!
其他文献
作为法律体系中规则的内在指导与基础,法律原则是一种综合性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不论是对法的创制还是法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40、50年代以来,理论界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冷战对抗局面的结束,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也经历了深刻的调整。正是在变化了的国际政治形势和中俄与中
在保证金制度产生和发展的一百多年间,在其主要盛行的中国、日本、美国始终伴随着争议。有彻底否认其担保功能的;在承认其担保功效的情况下,也有对其性质认识不清、界定不准的,有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社会转型存在着复杂性和风险性。若转型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不能把握好,就存在着政治动荡、经济崩溃和社会失范的可能。稳定是我国社会转型的最基本要求。在
【摘 要】 本文章分析了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和三步五段教学模式,并通过对三步五段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三步五段教学模式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性。  【关键词】 英语阅读 三步五段教学模式  一、引言  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普遍存在着如何教和要不要教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英语课堂就是老师的满堂灌。但是学生的学习意识、兴趣
清末以后,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严重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和制度架构。在法律层面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婚约解除制度在当时的民法亲属编中规定的较为完备,具有